治疗:
1.头皮烧伤 由于头皮是良好的自体皮供皮源,可以反复切取达6v20次之多,因此,保护头皮勿使
感染,并使其在抢救大面积三度烧伤时提供重要的皮源。
(1)处理头皮烧伤的重点是清洁:剃净烧伤部位及其周围的头发,使之不与渗出物黏着。烧伤部位应避免长期受压。焦痂已自溶或受压部位潮湿尚未成痂者,每日用盐水或消毒液清洗,以减少脓液,使不结脓痂。若脓痂较厚妨碍引流,则可用抗生素液持续湿敷。愈合后仍需经常剃净头发,保持清洁,否则残存于毛囊汗腺中的细菌,还可引起
感染,破坏已愈合的上皮,使创面再次糜烂,有时尚可形成局限性小脓肿,或多发性毛囊炎,反复发作。遇此情况,除及时引流外,清洗仍是有效措施。
(2)头皮烧伤一般愈合较快:早期清创时,用手指轻擦创面,如
表皮松动与脱落,为二度烧伤创面。可以根据创面的情况来判断烧伤深度。去除腐皮和异物,用肥皂和清水清洁创面,然后用1∮2000的
氯己定或0.1%苯扎溴铵清创。然后按情况选用暴露或包扎疗法。大面积烧伤患者头皮二度浅创面10v14天愈合,可以作为供皮区反复取皮。头皮的毛囊较深,深二度烧伤创面需3周左右愈合。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反复
感染,可因瘢痕增生使毛囊口阻塞,造成多发性毛囊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当出现肉芽创面时,有时也可由其深层残存的
皮肤附件生长上皮而愈合。故可先观察,控制
感染,让其自然愈合。若愈合困难,再予植皮。但皮片要植于上皮岛之间,否则上皮岛在皮片下生长,易导致植皮失败。术后持续湿敷,清除脓液,可提高皮片存活率。
(3)单纯头皮深度烧伤:有时头皮烧伤,尤其是某些特殊原因(如电)烧伤,可毁损头皮全层,深达骨质、脑膜、甚至脑实质。其处理方法因情况而异:A.尽可能争取早期切除,若任其自然分离,可因
感染及骨质暴露、引起外板坏死。B.切除后可进行游离植皮,只要骨膜健康,亦可在其上植皮。C.但有时对骨膜是否坏死,早期不易肯定,如有怀疑,小范围者,可进行
局部皮瓣转移,将其覆盖。
2.颅骨烧伤 早期颅骨烧伤,如全身情况允许,局部无明显
感染,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应行早期切痂,切除坏死的头皮软组织,保留坏死的颅骨,面积小的可用
局部皮瓣覆盖,面积大的则可用数个知名动脉的单蒂皮瓣、双蒂皮瓣、游离皮瓣、游离大网膜瓣来修复创面。只要创面覆盖成功,未发生
感染,皮瓣下的坏死颅骨作为支架,会有新生颅骨形成,因而取得良好的功能和形态效果。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全身情况不佳患者或局部已有明显
感染者,者不宜行早期切除坏死组织和皮瓣修复。早期采取暴露和开放疗法,在清除坏死头皮时,用骨钻在坏死的颅骨上钻孔(图1),钻穿颅骨外板,露出板障,孔之间距约0.5cm,不宜过大,钻至
出血的健康骨质或骨髓腔为止,并用咬骨钳轻轻咬除孔周坏死骨质,待肉芽从板障钻孔内长出,再清除孔间已分离的坏死颅骨,待肉芽融合成片后,再在肉芽创面上移植自体皮。
如果伤员情况不允许早期切除植皮时,可任其自然分离,待死骨脱落或移除后.然后在肉芽创面上进行植皮。一般需时2v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因此,除非不得已,应尽可能争取早期切除植皮。
3.脑膜或脑组织损伤 早期由于脑实质的正常和坏死组织界限不清,不宜进行切除,故尽可能将颅骨保存(如有颅骨下
感染,可进行钻孔引流),待肉芽形成后,再移除坏死颅骨。颅骨移除后,有时尚遗有脑脊髓液瘘,可用
磺胺米隆(甲磺灭脓)或
磺胺嘧啶银水剂或抗生素油纱等覆盖,待
感染控制、周围肉芽创面形成、瘘口闭合后,行游离或带蒂植皮。某些病例可遗留
脑脓肿、
癫痫、脑膨出或其他神经精神症状,可据情处理。
4.头皮和颅骨烧伤全身治疗时的注意点
(1)头部烧伤伤后肿胀较重,故伤后48h内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如全身情况许可,应采用半坐位,如使用考身床,初48h内勿采用或少采用俯卧位。
(2)
休克期的补液量按烧伤面积计算,头部烧伤的补液量要比其他部位烧伤的补液量多。小儿年龄越小,头、面部所占的体表面积越大,每1%TBSA补液量往往大于每千克体重2ml。
(3)头部烧伤易引起
胃肠道反应,如胃急性扩张。因此,伤后至少禁食48小时,但不禁忌早期肠道营养,营养管一定要放到空肠内。
(4)头部烧伤易引起脑
水肿,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量(包括5%
葡萄糖注射液),不要在短时间内输入或口服大量水分。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由于小儿
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反应更强烈,易引起反应性高热和
抽搐。头部5%的烧伤面积也可能发生
休克。因此,在伤后48h内忌大量饮水,在液体复苏时应注意胶体、晶体和水分交替输入,避免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水分,导致体液低渗,发生脑
水肿。小儿出现反应性高热和
抽搐时,应给予止痉剂,如
苯巴比妥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7mg。在保证血容量的基础上,可以用冬眠合剂,既可以降温又可以止痉。小儿面颈部的深度烧伤应特别引起注意,如观察不严密,处理不当,即使小面积的二度烧伤也可以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