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DNA乳头状病毒所致。表皮浅层呈现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空泡化细胞。 寻常疣(verrucavulgaris)中医学中称“千日疮”,俗称“刺瘊”、“瘊子”等,是由HPV所引起的反应性良性传染性上皮肿瘤。
临床要点 ①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②好发于手、足背部和头颈等处; ③角化发硬的半球形丘疹,大小和多少不等,表面粗糙不平,孤立性散在; ④可表现为镶嵌疣、丝状疣或指状疣。
病理变化 光镜病变 ①表皮疣状增生 ( 表皮颗粒层出现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空泡化 细胞 ( 无细胞间桥) ,其核小而圆、嗜碱性、围以狭窄亮晕; ④早期病变特点:空泡性病灶、 柱状垂直成层排列的角化不全细胞和透明角质颗粒小团浓集。
一、初起为针尖大的丘疹,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硬固,高出皮面,灰黄、污黄或污褐色,继续发育呈乳头样增殖,遇有摩擦或撞击时易于出血。偶可引起细菌感染。 二、数目不等,初起多为单个,可长期不变,但亦有逐渐增多至数个到数十个,有时数个损害可融合成片。 三、多发生于青少年,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 四、常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皮损完全消退,无新皮疹出现。 二、好转标准 皮损消退30%~70%以内。 三、无效标准 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或有新的疣体出现。
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
出血
| 色素异常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