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肾脏畸形包括双侧或单侧肾脏不发育、肾脏发育不全、融合肾、异位。肾、肾旋转异常、附加肾、肾与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等。
异位肾指肾脏不在其正常位置。异位肾可以是获得性的如肾下垂,此时肾的血管及输尿管长度均正常。先天性异位肾是指肾上升过程的异常,如盆腔肾则输尿管短,血供也不正常,常伴肾旋转不良。
诊断思路
1.临床特点
(1)盆腔肾:是由于该侧肾脏不上升或上升不全引起的,每900人中有l例,占异位肾的60%,左侧比右侧多2~3倍,亦可双肾同时移位。移位的肾脏可位于髂窝,盆腔边缘或盆腔中。肾脏位置越低,形态越不正常,位于盆腔的。肾脏体积缩小,呈扁平球形,肾门朝前方,输尿管短而扩张或弯曲。同侧的肾上腺可随肾脏移位,亦可不移位。可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约10%盆腔肾为孤立肾。盆腔肾本身无症状,除非并发尿路感染、结石、感染而出现症状,或由于压迫血管、神经或附近器官而产生下腹部疼痛、胃肠症状及膀胱刺激症状。下腹部可触及肿块。
(2)胸内肾:极少见,文献共有50余例报道,是由于胚胎第8周后肾继续上升,穿过横膈进人胸腔,亦可能是由于胸腹膜发育异常,胸腹裂孔位于横膈后叶,使肾脏上移到胸内。绝大多数为单侧性,左右均可发生。胸内肾的形态结构无异常,输尿管稍长,但走行正常,多无合并症。同侧肾上腺可随肾脏移位或留在原位。
(3)交叉异位肾:是一侧肾脏越过中线向对侧肾的下方移位。约每7000个新生儿中有1例,男性多于女性。交叉异位肾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可与对侧肾融合,也可完全分开。异位肾比对侧肾小,常合并其他泌尿生殖器官的畸形,如尿道下裂、阴道裂、对侧肾缺如、输尿管移位于下腔静脉后面等。患者多无症状,或有下腹痛、肿物及压迫症状。
2.肾脏影像学检查对没有胃肠症状的下腹部肿块,必须考虑盆腔肾的可能。肾盂造影、B超及肾核素扫描可协助诊断。多数胸内肾患者可在体检或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横膈上肿块,肾盂造影可以确诊。肾盂造影有助异位肾的诊断,如异位肾不显影,可做肾动脉造影、CT或逆行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