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瘅又名心热病。在《汉书·艺文志》之前已有心瘅之病名,因其《方技略》谓古代有“五脏六府瘅十二病方”,其五脏瘅中当有心瘅,可惜已佚。《外台秘要》卷 四:“心瘅,烦心,心中热。”心瘅指因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热)病类疾病。
1.起病前1~3周有发热、o因痛或发热,发热、身体酸痛、腹泻等症状,可见于急性腹泻 老年人甲亢起病隐匿,与年轻人甲亢的典型症状不太一样,多数以腹泻、腹泻、胸闷 很多人认为胸闷是老人容易多发的疾病,可是现在发现很多年轻女性是容易出现胸闷,年轻女性为什么容易出现胸闷呢?而且很多年轻女性胸闷还查不出来原因。
【病因】心瘅指因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热)病类疾病。
1.胸痹: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多具有发作性心胸疼痛,胸闷症状,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血脂多增高。2.疼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抗“O”增高等。
【中医治疗方案】[辨证论治]1.风热外袭证:发热恶风,或低热不退,胸闷发热之后,余热尚存,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尿少便结,舌瘦而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细弱而数。益气养阴、清泄虚热。
并发症表现为胸闷,乏力,心悸,气短,多汗,或持续发热,消瘦,面色苍白,头晕,严重者可有唇甲青紫,烦躁不安等症状。
【预后】1.强调充分休息和补充营养,急性期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后3~4周。注意防止反复感冒。2.原有心痹、先天性心脏病者,应注意其原发病情况,并作相应处理。3.体针疗法:选合谷、曲池等穴,用平补平泻法。4.单方验方: (1)黄芩、紫花地丁、连翘各10~15g,水煎服,1剂/日。(2)大青叶、蒲公英各15g,1剂/日,水煎服。(3)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党参10g,青蒿15g(后下),青黛6g(包煎),甘草6g,1剂/日,水煎服。5.西药可选择有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如病毒唑等进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 呼吸困难 | 心律失常 | 高血压 | 心悸 | 出血 | 胸痛 | 心悸 | 发热 | 咳嗽 | 感冒 | 不寐 | 便秘 | 眩晕
| 劳累后感觉胸闷 |劳累后心悸 |年轻女性心悸胸闷 |心悸 |心悸伴乏力、面色苍白 |心悸伴高血压 |心悸伴消瘦、腹泻 |心悸伴心率异常 |胸闷 |胸闷憋气 |胸痛伴胸闷、心悸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