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又称心境恶劣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的患病率为3.1‰。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报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占精神科门诊患者的21.2%,占神经症的70.6%。对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报告占神经症的27.8%,提示本病患病率较高。女性多见。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的抑郁为主要临床象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1)兴趣减退,但未丧失;(2)对前途悲观失望,但不绝望;(3)自觉抑郁性抑郁等抑郁 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抑郁自评量表概括的20个症状之一,属于亚健康状态,容易疲倦。 言语凌乱 多见于言语凌乱、思维不连贯等等。 神志恍惚 呼之能应,但答非所问,记忆力、计算力差。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病因】1.心理社会因素 本病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如夫妻争吵、离异、亲人分别意外的伤残、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以及严重的躯体疾病等因素,使患者担心、焦虑,以致发生抑郁、苦闷、沮丧。在正常人经过疏导,此种压抑的情绪历时短暂即消失。但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抑郁维持时间较久,尤其抑郁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病程缓慢迁延。有性格障碍者,其特征为情绪低落,寡言少语,喜欢沉思,精力不足,凡事均看得悲观,回忆过去遣责自己,展望未来缺乏信心,面对现实困难重重。这些人明显缺乏自信,有自睾感。2.生物化学的改变 在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证明有生物化学的改变。如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或5-羟色胺水平下降等。但由于抑郁性神经症仍能为抗抑郁治疗而改善。故抗抑郁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机理,也有待探讨。
常规检查。
由于抑郁症状可在许多疾病中出现,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情感性抑郁症,无明显心理社会因素而起病,病情较重,常为精神运动迟滞;抑郁症状时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幻觉、自罪自责;尚有生物学方面改变,如抑郁症状,但抑郁症状不是首发症状,而是继发性症状,很少有兴趣减退、轻生观念、自我评价过低等,抑郁症状,也不难与抑郁症状,鉴别困难,有人甚至称为抑郁综合征。但首先分清谁是原发症状颇为重要。抑郁量表的测试结果,则更易与抑郁性神经症鉴别。
治疗原则与其他神经症相同,以心理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1.心理治疗 引导患者谈出致病因素,内心的苦闷。向患者解释所患者疾病并非精神病,消除患者的焦虑。同时要作亲属的工作,与医生合作共同鼓励患者建立正确的认识,去应付所遇到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危机。2.药物治疗 主要有抗抑郁剂,用量不宜过大。一般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和多虑平,阿米替林每天50~100mg,多虑平每晚睡前50mg。用药宜注意因人而异,如剂量不足可逐渐增加剂量。有时也可用苯二氮卓类如安定每天5~15mg,或阿普唑仑0.4mg,每天3次。该药既有抗焦虑作用又有抗抑郁效应。安定睡前5mg,或舒乐安定每晚2mg等,往往睡眠好转后则情绪也容易改善。
大多数患者病程较长,如其精神因素单一,无抑郁抑郁人格障碍者,病情较迁延,预后欠佳。
【预后】抑郁性神经症通常由心理事件引起,在疾病初期患者对事件常耿耿于怀,故此治疗时要设法改变患者对事件的错误想法。病后患者伴忧郁情绪有众多不合理观念,如觉得不如人、自身无价值、成为他人的负担、无前途等。对这些观念需进行矫正,通常采用认知纠正技术。同时患者存在精神与体力的不足与疲劳感,可以通过喊叫等发泄方式振奋其精神及体能。药物协助提高情绪对治疗大有好处。抑郁性神经症经过系统的认知结合药物等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
| 不真实感 |产后抑郁 |单次发作抑郁症 |对生活丧失兴趣 |反复发作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 |季节性情绪抑郁 |假笑 |精神创伤 |绝望感 |躁狂与昏睡交替 |老人性格孤僻 |能力减退感 |年轻女性心悸胸闷 |尿锰粪锰 |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 |气郁体质 |强迫症 |情感依赖 |情绪低落 |神经症性反应 |神经症性抑郁 |神志恍惚 |褪黑色素增多 |头摇 |无能力感 |无用感 |无助感 |心境不良 |心理伤害 |胸闷憋气 |严重情绪障碍 |言语凌乱 |疑病症 |抑郁 |抑郁性木僵 |易倦感 |忧郁 |愉快感缺乏 |燥狂相 |职业神经症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