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通常指一种情绪反应,是人们面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可能发生的灾祸或重大生活事件时,机体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复合情绪反应。焦虑症状可以是某些躯体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所有进行精神治疗的患者中,5%~42%患者的焦虑症状由躯体疾病所致,引起焦虑的躯体疾病中25%是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25%是内分泌原因,12%是循环系统疾病、慢性感染等,14%是其他科疾病的误诊。
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皮肤血管反应性症状较常见,如自述皮肤出汗、寒颤、手足发冷或出汗等。 3.行为表现 心理痛苦、生理反应的外在表现。紧张、双眉紧锁、睑面焦虑患者还可出现回避行为。
神经系统的反应性持续增高,许多刺激如疼痛、寒冷、肌肉运动等可以产生脉搏、呼吸、氧消耗等方面异常反应。但这些生化紊乱并不一定是造成本病的原因。近期有些研究提出二氧化碳、 γ-氨基丁酸和异丙基肾上腺素可以诱发惊恐发作。
辅助检查 焦虑情绪反应一般都伴有生理、运动指标的改变,因此生理指标可间接反映焦虑的水平。通常使用的指标包括:皮肤电反应(GSR)、皮肤导电性(SC)、皮肤温度(ST)、皮肤血流容积(BVP)、肌电图(EMG)、脑电图(EEG)、心率(HR)、血压(BP)、呼吸频率(RR)和掌心出汗(Ps)等。以生理指标测量焦虑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因缺少常模数据或解释困难,应用还有局限性,多用于研究领域,临床应用较少。 通过对焦虑的心理感受的表述和外观行为变化的观察,评定焦虑水平的方法称量表评定法。量表评定已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较多经验,产生了较多成熟的评定量表。如国内常用的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用于评定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现被广泛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经典的焦虑评定量表,量表分出躯体性、精神性两项因子分,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焦虑特点,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和其他患者的焦虑程度。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前20项评定状态焦虑,后20项评定特质焦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贝克焦虑量表(BAD),适合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测量受测者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主要应用于综合医院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查。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焦虑多属于焦虑综合征。焦虑综合征是介于焦虑症状与焦虑障碍之间的一 一组症状,包括情绪体验、自主神经系统及运动行为特征的表现。焦虑症状是任何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中都会表现出来的对现实不适的反应,如紧张、担心、恐惧反应,一般称焦虑症 ;焦虑障碍是症状严重达到变异水平的焦虑,是一种变态情绪,应按照精神性疾病的(焦虑 障碍)分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处理。综合医院以躯体疾病引发的焦虑较常见,一般较轻, 焦虑症状出现的同时,多伴有生理症状(躯体性焦虑),有人称为“器质性焦虑绣合征”,其诊断必须排除原发性焦虑症,符合焦虑症的症状标准。 正确的诊断基于对病史、症状、体征的全面掌握,采集焦虑的临床资料,应注意: ①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焦虑和担心的症状是否与坐立不安、容易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易激惹、、焦虑症的资料; ④选择合适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根据评定结果,参考常模值、焦虑水平的界值,了解患者焦虑的程度或做出辅助性诊断。 根据上述情况,诊断流程如图7-1所示。鉴别诊断 焦虑发作常出现一些自主神经症状,易被误诊为心肌缺血,可行心脏功能检查鉴别。如患者表现为头晕、步态不稳、意识丧失等,易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复杂部分性癫痫、低血糖可以有一些焦虑状态的表现,但一般不是持续性,应严格按照这些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与急性焦虑鉴别开来。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焦虑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前提下,对症状较严重者,要考虑使用药物治疗。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焦虑性躯体反应,从而改善患者躯体状况。传统的苯二氮革类、三环类药物应用广泛、有效,但有很多不良反应。三环类药物对负性情绪和认知症状有效,对躯体症状效果不佳。轻症病例可以间断的应用苯二氮革类药物,但对恐惧发作无效。SSRI类药物(如苯二氮革类药物,近年帕罗西汀、丙米嗪也广泛应用;丁螺环酮作为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激动剂,对广泛性焦虑障碍及其他焦虑性障碍有效,且没有明显的镇静、嗜睡及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尤其适用于门诊治疗,逐渐成为苯二氮草类的替代品。普萘洛尔可以有效的控制许多自主神经症状,但对于焦虑的其他症状疗效不肯定。一般来说对于迁延性、程度较轻的焦虑患者可以不给予药物治疗。 2.心理干预治疗 干预的中心问题是增强支持因素,减少不利因素,处理焦虑反应引起的各种心身反应问题,协助处理来自医疗、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等。向患者讲解焦虑有关的知识及相关躯体疾病的知识,帮助患者明确病因、诱因,确定影响因素,学习控制焦虑症状的简便方法等,既有直接治疗作用,又能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其他有效的心理学治疗手段有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
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证据。 (2)有脑病、脑损伤,或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并至少有下列一项: ①智能损害综合征; ②遗忘综合征; ③人格改变; ④意识障碍; ⑤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 ⑥意识障碍、记忆损害、抑郁、睡眠障碍。
今日临床丛书——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
心血管系统 | 行为治疗 | 神经系统 | 心理干预 | 认知治疗 | 评定量表 | 抽搐 | 心悸 | 出血 | 胸痛 | 心悸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