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恶性肿瘤
解释 收起


    1.定义起源于涎腺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上皮恶性肿瘤。主要有腺泡细胞癌、黏液样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及腺样囊性癌等种类。
    2.流行病学涎腺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黏液表皮样癌是儿童和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涎腺恶性肿瘤。年龄分布宽而近似一致。小儿和老年人有所减少。患者平均年龄约45岁。6O%发生在腭部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下。报道的发生于舌部者的年龄较大。发生在女性者占2/3。约53% 发生在大涎腺,其中腮腺占45%,颌下腺为7% ,舌下腺为1% 。多形性低度恶性肿瘤在口腔内是第二位常见的恶性涎腺肿瘤,占所有涎腺癌的26%,男女比例是1:2。多发生在50~70岁。
    3.病因学及危险因素许多病毒与涎腺肿瘤发生相关,可能的有EB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等。电离辐射、化学毒物及重金属暴露史及吸烟饮酒史都是该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病史特点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肿大的肿块、疼痛及神经受累。
    1.肿块大多数表现为实性、固定的无痛肿块。发生在腮腺者,多数患者因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缓慢增长的肿块。发生在颌下腺者就诊的主要主诉多是颌下区缓慢生长的肿块。
    2.疼痛肿瘤生长较快及引起压迫时可出现疼痛,颌下腺恶性肿瘤常出现舌痛、舌麻痹。小涎腺肿瘤可引起压痛,牙齿松动等。
    3.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是腮腺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
    4.其他症状包括耳溢液、感觉异常、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出血和牙关紧闭。
   
    (二)查体
    主要体征为涎腺部位的局部肿块,可在面部及口腔中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查。检查活动度时要注意区分时肿瘤活动,还是肿瘤随着整个腺体活动。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要点 展开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4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5 病程和预后 展开
6 最新进展 展开
7 诊断依据 展开
8 相关课件 展开
9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