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
解释 收起

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本证按部位可划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为胃痞。本节主要讨论胃痞。
胃痞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见的病证,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疾病,当出现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本节主要讨论以胃脘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痞。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可引起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生痞满。痞满初期,多为实证,因外邪入里,食滞内停,痰湿中阻等诸邪干胃,导致脾胃运纳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司出现痞满;实痞日久,可由实转虚,正气日渐消耗,损伤脾胃,或素体脾胃虚弱,而致中焦运化无力;湿热之邪或肝胃郁热日久伤阴,阴津伤则胃失濡养,和降失司而成虚痞。此外,痞满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滞,血络损伤,可见吐血、黑便,亦可产生胃痛或积聚、噎膈等变证。
辨证分型
   
    一、实证
   
    (一)邪热内结心下痞满,胸膈满闷,按之濡软不痛,烦躁,口渴欲饮,或见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二)饮食积滞胸脘满闷,痞寒不舒,嗳腐吞酸,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中宿食积滞。舌质淡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三)痰湿内阻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恶心欲吐,痰多或咯出不爽,口淡不渴或乏吐清涎,头重如裹,四肢倦怠。舌质淡红,苔浊厚腻,脉滑或弦滑。
   
    (四)肝郁气滞胸脘痞满,胁腹作胀,郁郁寡欢或心烦易怒,时作太息,嗳气,纳差。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二、虚证
   
    (一)脾胃虚弱胸脘痞满不舒,病情时重时轻,饥不欲食,喜热喜按,倦怠懒言,气短乏力,大便溏稀。舌质淡红,舌体胖大或兼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二)肝胃阴虚脘痞胁胀,胃中灼热,呃逆嗳气,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光红无苔少津,脉细数。
   
    三、虚实相兼,寒热错杂证
   
    (一)寒热互结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呕恶欲吐,口渴心烦,脘腹不适,肠鸣下利。舌质淡红,舌苔白或黄腻,脉沉弦。
   
    (二)水热互结心下痞满,按之不痛,呕恶心烦,口渴不欲饮,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舌质淡红,苔白腻偏厚或滑腻,脉沉弦或虚大无力。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实验检查 展开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5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6 并发症 展开
7 病程和预后 展开
8 诊断标准 展开
9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0 诊断依据 展开
11 相关课件 展开
12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