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葡萄糖类似,氨基酸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率一般可达98%以上,正常生理状态下随终尿排出的氨基酸量极少。肾小管对氨基酸的重吸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葡萄糖相似,依靠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钠泵的主动转运过程完成。当近端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功能障碍时,终尿丢失氨基酸增多,称肾性氨基酸尿(renal aminoaeiduria,RAAU)。
根据出现障碍的肾小管刷状缘氨基酸转运载体类型不同,可将肾性氨基酸尿分为三型:1 型.组群氨基酸尿:载体具有转运一组氨基酸的功能,该类载体发生缺陷可引起数种氨基酸自尿丢失;2型.个别氨基酸尿:受损载体对1~2种氨基酸转运特异性强,仅引起个别氨基酸自尿丢失;3型.全氨基酸尿:小管上皮细胞各组氨基酸转运载体均发生障碍,常伴Fanconi综合征。其中1、2型通常由遗传或先天缺陷导致,3型多为继发性肾小管损伤的结果。下面以2 型肾性氨基酸尿——胱氨酸尿症为代表进行重点讨论。
胱氨酸尿症(cystinuria)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7000,无性别差异。出生后即发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胱氨酸和二碱基氨基酸(鸟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的重吸收存在缺陷,导致尿中胱氨酸排泄量异常增多,可达0.5~1.8g/a[(630±64)mg/1mg肌酐],是正常人的30倍,胱氨酸溶解度低,易于尿中析出结晶导致结石。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尿路结石:结石质地坚硬,呈棕黄色。肾盂结石呈鹿角型,膀胱结石呈巨大卵圆形。常引起肾绞痛、血尿、尿路梗阻及感染、晚期可出现肾衰竭。
(2)特异性氨基酸尿:色谱定量分析示尿中含有大量胱氨酸和二碱基氨基酸,尿沉渣镜检见大量六角形扁平晶体。
(3)生长发育不良:身材矮小,智力发育欠佳,可能与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大量丢失有关。
(4)吡咯烷尿和呱啶尿:小肠对二碱基氨基酸吸收不良,后者在肠道降解产生尸胺与腐胺,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吡咯烷和呱啶,自尿中排出(王海燕,1997)。
2.查体要点
(1)尿路结石的体征:肾结石或肾盂肾炎可出现肾区叩击痛阳性,双手触诊法可在腹腔深处耻骨联合后方触及膀胱内结石。
(2)生长发育评估:按照标准测量工具和体格生长标准指标,评估患者身高、体重、体围、年龄是否相称;智商(IQ)测定可评估是否存在智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