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泄泻是由脾气虚,或病后过服寒凉,或饮食失节,或劳倦伤脾引起的。脾虚泄泻的基本征候特征为身弱怯冷,面色萎黄,手足皆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时时泻薄。其脉多虚濡或沉缓。治以温运健脾为主,选用理中汤、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方。参见脾泄、泄泻等条。
脾虚脾虚脾虚泻,症见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脾虚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脾虚寒证。 腹泻 腹泻是急性胃肠炎的症状之一。 大便粘腻 大便的性状与进食的主要成分构成密切相关,如吃的食物中主要是肉类等高蛋白、糯米等高粘性的成分,所排的大便必然较粘稠且有排便不畅感,反之吃的如以粗粮、蔬菜等高植物纤维的食物为主,则大便易形成固体,且易造成便量多、便次增加及排便畅快。 浑身酸痛 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浑身酸痛、懒、头晕、腿沉。感觉好像什么也没有干,却感觉还是这么疲劳。而这种疲劳是持续性的,很长时间都不能缓解。
【病因】脾虚泄泻由水泄泻。小儿脾虚泻,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元气不足,致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多因脾虚运化失常,肾虚后阴不固所致。
脾虚湿困:即湿困脾土。指脾虚导致内湿阻滞的病机。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症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甚或恶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治宜健脾利湿。
【中医治疗方案】1、脾虚泄泻治法:温运健脾,渗湿止泻。方剂:理中汤、治法:健脾温中止泻。方剂:七味白术散加扁豆、炮姜。3、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治法:中药浴足配方:胡椒、透骨草各9克,艾叶150克。用法:将上药煮水,洗双足。1次30~60分钟,1日3次,连用数日。来源:《腧穴敷药疗法》
食欲不振,肠鸣,形寒肢冷,腰膝痠软等
【预后】中医认为脾主“水湿”“运化”,如果人脾虚,则身体会出现“水湿痰浊”的问题。因此要健脾,健脾的食物主要有苡米、白扁豆、莲子、山药等。同时要注意节制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过服寒凉;也不要吃太油腻的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劳倦过度,还要适当运动,慢跑、游泳、散步等中等强度的运动都是脾虚者比较适合的运动项目。
溃疡性结肠炎 | 糖尿病 | 腧穴 | 发热 | 便秘 | 脏腑 | 泄泻 | 水肿
| 大便粘腻 |泛恶欲吐 |腹痛伴腹泻 |肠鸣 |浑身酸痛 |口甜 |尿赤 |排水样血性大便 |脾气虚 |脾肾阳虚 |脾湿 |脾虚 |脾阳虚 |气机不畅 |左侧卧时右腰呈空音,右侧卧时左腰呈浊音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