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癌
解释 收起


    腭癌不多见。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统计的1751例口腔癌中,腭癌排列第4位,计186例, 占1O.2%。
    腭癌是指发生于硬腭部的癌肿,软腭癌则归属于口咽癌。多数学者认为硬腭鳞癌的发生与烟、酒有较密切的关系,尤其多见于嗜烟者。咀嚼烟叶、槟榔及其他刺激物者易出现腭黏膜癌前病变,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硬腭常因嗜烟酒或其他刺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白色病变,包括烟草性口炎,白斑等,这些都是鳞癌发生的基础。
    由于硬腭的黏膜上皮为鳞状上皮,且黏膜下有丰富的小涎腺,因此,鳞状细胞癌和小涎腺来源的癌为腭癌的主要类型,腺癌将在涎腺章节肿阐述。发生在硬腭的鳞癌大多数分化良好。
诊断思路
    1.腭癌多见于男性,男:女约为3:2,50岁以上为好发年龄。
    2.硬腭鳞癌初期无症状,病人偶感觉到腭黏膜粗糙,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扁平或半球形肿物,浸润基底而不活动,边界不清,质地较硬,较早出现溃疡,表面溃疡如菜花状,有臭味。疼痛明显,易出血。肿瘤侵犯牙槽骨时可出现牙松动。
    3.腭癌晚期可波及软腭,腭侧牙龈、牙槽突,甚至浸润至颊侧牙龈,晚期可穿通鼻底,在鼻腔底出现肿块;或穿破硬腭进入上颌窦,成为继发性上颌窦癌,并出现上颌窦癌症状。晚期上牙龈癌与腭癌的鉴别参见牙龈癌部分。
    4.腭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是颌下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咽后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上很难判断,多在手术中发现。值得一提的是,晚期腭癌多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可能是腭癌超越中线的机会比其他部位更多所致。
    5.腭癌的诊断并不困难,取材活检获得病理证实。临床上对硬腭骨质破坏的早期确诊比较困难,选择上颌全景片、华氏位及咬合片可协助诊断。
    6.腭癌需与梅毒、涎腺癌及恶性肉芽肿相鉴别。
    (1)梅毒:梅毒在腭部的病变常见于晚期(
    Ⅲ期),腭部坏死呈树胶样肿,脱落后形成腭部穿孔,与鼻腔相通。坏死穿孑L边缘较整齐,呈喑灰黄色坏死区,患者有不洁性性接触史,血清学检查阳性。
    (2)涎腺癌:早期表现为外突型肿块,位于黏膜下,表面完整,除非晚期病例,一般很少溃破,其病程一般较鳞癌为长,侵袭性较隐蔽。
    (3)上颌窦癌:特别是上颌窦底壁原发者常引起口腔表现,有时与腭癌或上牙龈癌侵犯上颌窦者不易区别。其鉴别要点参见牙龈癌中的叙述,腭癌的鉴别要点与之大致相同。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3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4 病程和预后 展开
5 诊断依据 展开
6 相关课件 展开
7 相关药品 展开
8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