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痹,病名。一名痛痹、骨痹。指寒邪偏重的痹证。《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随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灵枢?寿夭刚柔》:“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证治准绳?杂病》:“寒痹者,四肢挛痛,关节浮肿。”
1.本病多以肢体关节(腰、肩、膝、肘、腕、踝)关节及关节关节强硬 关节僵硬是年型关节强硬性脊椎炎的一个典型症状。关节的慢性关节病,中青年为发病高峰,但部分病例往往在儿童期以某种潜在的形式发病,因此关节炎为主要表现者常误诊为JRA少关节 Ⅱ型。典型的JAS会逐渐表现出腰、臀、骶部关节炎。JAS以年长儿居多,鉴于相当多的JAS病人伴有周围关节病变,因而也时常称为脊柱关节病综合征。 关节肿大 关节肿大多见于关节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关节强直 关节强直,以膝关节强直为例,由膝关节关节内部粘连,失去主动及被动活动,称之为膝关节强直;膝关节强直可分为伸直型强直和屈曲型强直,其中以伸直型多见。 关节酸痛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关节关节长时间受凉和巨大的温差是导致关节关节关节关节关节关节炎,如能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一般都能治愈或缓解。 关节肿痛 关节肿痛是指关节周围关节关节关节长时间单一动作超量运动之后,滑膜组织关节关节内积液或有时积血,表现为急性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 有时也可因单纯膝关节滑膜损伤所致,如外伤较轻,或长期慢性膝关节劳损。加上风、寒、湿邪侵袭,可使膝关节逐渐出现关节滑膜炎。 肘关节不能屈曲 屈曲肘部的关节不能屈曲,前臂呈伸直下垂状态,上肢不能做屈曲前臂的生活动作,比如不能洗脸、吃饭等。 关节游走性关节关节。主要见于关节纤维关节纤维关节长期处于“隋性”工作状态,使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浆液纤维性渗出物和纤维蛋白的慢性沉积,从而导致关节内、外组织发生缓慢的纤维性粘连。
【病因】外因多与严冬涉水、步履冰雪、久居寒湿之地等,导致风寒湿邪以寒邪为主侵入机体有关。内因则主要与脏腑阴阳失调,正气不足有关。其病机是在正气虚弱的前提下,风寒湿邪以寒邪为主侵袭,痹阻于经络、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痛痹。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结合治疗。 一、饮食(姜、酒、热辣发汗、通经活络食品) 二、服中药(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类药) 三、沐浴药浴(通经活络类蒸热浸泡类药浴) 四、能量灯(TDP灯、室、全息波能照射) 五、治疗服装(远红外线、纳米元素能量服) 六、高温疗(桑拿浴、热沙埋、矿泥浴、土坑热疗、窑热土法疗等) 七、针灸按摩(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用针灸及按摩的刮床卮擦揉阿是穴,使骨髓按摩效果才好。【中医治疗方案】1.寒凝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药: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制草乌15g 熟附子10g 干姜10g 麻黄10g 细辛6g 桂枝10g 甘草6g方解:方用制川乌、熟附子、干姜温经散寒止痛,麻黄、细辛、桂枝疏风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加减法:若寒甚加制草乌15g;痛偏上肢加羌活15g、威灵仙24g,千年健15g;痛偏下肢加独活15g、牛膝18g、防己24g;痛偏于腰加桑寄生15g、杜仲10g、川断15g、淫羊藿15g。2.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15g 麻黄10g 黄芪18g 白芍15g 甘草10g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方药:附子汤加减。熟附子15g 白术15g 白芍15g 云苓15g 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5g 独活15g 桂心10g 秦艽15g 海风藤15g 桑枝15g 当归10g 川芎15g 乳香6g 广木香6g 甘草3g 细辛6g 苍术15g方解:方用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祛风宣痹;桂心、细辛、苍术温经通阳,散寒除湿;乳香、木香、川芎、当归理气活血;桑枝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加减法:痛甚加威灵仙20g、防己15g;风偏胜者加防风15g,改用秦艽20g;寒胜者加附子10g;湿胜者加防己15g、薏仁20g、萆薢15g。偏方: 方法一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生盐500克炒烫,装入布袋,热熨痛处,药袋冷即更换。每天1~2次,每次1小时。方法二取位:痛处操作方法:生盐250克、大葱白250克捣碎,生盐炒烫后,加入大葱白.再炒1~2分钟,装入布袋,热熨痛处,药袋冷即更换。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方法三取位:痛处操作方法:麸皮500克、苍术粉30克、广木香粉30克、乳香粉15克、没药粉15克。先将麸皮炒烫,加入余药,喷洒入少量清水,再炒1~2分钟,装入布袋,热熨患处,药袋冷则更换。每天2次,每次30~50分钟。方法四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将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同炒烫,装入布袋,热熨患处,药袋冷则更换。每天2次,每次30~50分钟。方法五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生川乌30克、生附片30克、肉桂30克、北细辛30克、川椒30克、羌活30克,共研粗末,洒白酒适量炒烫,装入布袋,热熨患处,药袋冷则更换。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方法六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生盐500克、小茴香125克(研未)、晚蚕砂500克、白酒250克同炒烫,装入布袋,置于患处,上加热水袋以保持温度。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方法七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炭灰2500克、蚯蚓粪500克、红花20克、醋适量,共炒烫,装入布袋,置于患处,药袋上加热水袋以保持温度。每天2次,每次1小时。本法尤适于历节风。方法八取位:痛部操作方法:取生附子20克、海螵蛸20克、肉桂25克、川牛膝25克、茜草根25克、羌活25克、海桐皮25克、杜仲25克、防风25克、全当归25克、赤芍25克、续断25克、川芍25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透骨草25克、川椒15克、红花15克、血竭15克、桃仁25克、生盐19克,共捣粉末,加入黄酒800毫升拌匀,装入布袋,蒸20分钟左右。在患部垫上毛巾,再用药袋热熨,药袋冷即更换。每晚1次,每次30~60分钟。方法九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生麻黄10克、北细辛10克、苍术10克、皂角10克、菖蒲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共研粗末,拌入晚蚕砂150克和适量黄酒沙烫,装入布袋。从上到下,每疼痛处各熨5~10分钟,药袋冷即更换。每天1次。指、趾不可熨,给风、寒、湿邪留有出路。方法十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生姜60克(打烂),葱白30克,盐15克,酒、醋适量同炒烫,装入布袋,熨烫患处。药袋冷则更换,约30分钟。再将药物炒烫后摊于席上,患者卧其上,至药冷为度。每天1次。方法十一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麸皮250克、川椒30克、细辛30克炒烫后装入布袋,在酸痛处推熨,药袋冷即更换。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方法十二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芫花、桑皮、肉桂、川椒、柳蛀屑、麦麸各20克,捣碎,醋拌匀炒烫,装入布袋,热熨患处,药袋冷即更换。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
人体多数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如抽筋、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源都是寒痹症所引起的经络血气淤塞导致
【预后】【相关症状】寒痹的食疗薏米红豆汤原料:薏米、红豆。做法:1、薏米和红豆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够足够水;2、开火至锅中水开后,再煮3分钟,关火焖30分钟;3、再开火,煮至锅中水再次沸腾后,再煮3分钟,关火焖30分钟即可;4、将汤滤出当水喝,红豆和薏米当饭吃,也可以一起当成粥吃。喜欢甜的,就加些糖。寒痹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1、 宜多吃姜、酒、热辣发汗、通经活络食品。2、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梨、枇杷、橙子、杏、罗汉果等。3、饮食方面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寒痹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
类风湿关节炎 | 心脏瓣膜病 | 风湿热 | 糖尿病 | 高血压 | 经络 | 痹证 | 出血 | 发热 | 脏腑 | 中风 | 水肿
| 关节强硬 |关节强直 |关节酸痛 |关节纤维变性 |关节游走性疼痛,肿胀 |关节肿大 |关节肿痛 |关节肿胀 |紧脉 |胃寒疼痛 |肢体发凉 |肘关节不能屈曲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