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患者是一位诊断为横结肠癌伴有梗阻的老年男性。术前患者已经有腹胀病史8月。腹腔CT证实横结肠靠近肝曲的位置存在占位。由于患者存在梗阻,因此首要考虑是能否解除梗阻,为手术治疗争取时机。再者,该患者入院评估时发现其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风险,如能在术前为其实施预康复支持治疗,则可能会降低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后续综合治疗赢得先机。因此,该患者入院当天即请消化内科医生在肠镜下行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后即可见粪便喷涌而出,患者回病房后又多次排便排气,经过治疗后诉腹胀完全缓解。经过一周的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今日全麻下行肿瘤根治术。术中发现肿瘤已经突破结肠浆膜层,外侵邻近小肠,导致小肠狭窄。遂术中再行小肠狭窄段切除。术后对标本解剖时,发现患者横结肠肿瘤跨度比较长(约10cm),网状支架在位。回顾该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虽然患者治疗如预期顺利实施,但我们仍需要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当面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时,究竟是选择肠道支架还是肠梗阻导管更加适宜?哪个更能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更能保证其医疗安全?第二个问题就是手术时机的问题,何时手术更佳? 我们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也分析过支架和导管的优劣。其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主要还是对于支架置入术后的结肠穿孔和支架移位风险的评估。对于一部分患者,肠道支架置入是可行的,但肠道支架也存在禁忌症,如肠道穿孔、粘连、肠外肿瘤的压迫导致的肠梗阻。肠道金属支架直径较粗,一般均在肠镜外释放,梗阻位置越高,其难度越大,并发症风险也就越大。因此有人将右半结肠梗阻列为支架置入的禁忌。而对于其他部位的梗阻,有研究认为左半结肠梗阻支架置入成功率高于脾区以上的近端肠腔。而乙状结肠长度较长、直径较宽、活动度较大,支架置入难度也大,穿孔风险也高。除了部位之外,梗阻的程度也是考虑因素之一。如果肠腔已经完全闭塞,即便是导丝也无法通过梗阻段,那么显然支架是不合适的。此外,梗阻的范围对于支架的成功率也有影响。有研究认为超过10cm以上的梗阻肠段,支架置入的操作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也较高。穿孔的出现和多种因素有关。闭襻性肠梗阻患者肠腔压力大,容易出现穿孔;肠镜下对梗阻部位进行扩张时,其穿孔发生率可能会增加3倍以上。另外,如果梗阻段位于肠道折角或者梗阻程度较高时,也容易发生穿孔。支架展开时应该轻柔缓慢,否则有可能因为支架对肠壁突然施压导致肠壁穿孔。目前,大宗样本研究统计后认为肠道支架置入后肠穿孔的发生率在5%左右,发生穿孔患者的病死率可达16%。我国学者研究发现肠道支架用于急诊肠道肿瘤相关梗阻导致的穿孔率为1.5%-6.4%,另外有2.4%的患者置入支架后梗阻无法缓解。
另外一个风险是支架移位。因为正常情况下结肠运动方式为集团运动,在肿瘤周围往往存在逆蠕动,易导致支架移位。此外,结肠外肿瘤的压迫,也容易导致支架移位。目前关于支架移位的发生率报道较少。
另外,支架置入后的患者在完成各项准备后应该尽早行手术治疗。如果一部分晚期肿瘤患者接触梗阻后考虑行放化疗,则有可能增加肠道穿孔和支架移位的可能性。有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相关的穿孔是未化疗组的3倍。当然也有相反的结果报道。此外,一些新型的药物支架仍在研发中,尚未应用于临床。
关于手术时机选择的问题,对于大部分肠癌伴梗阻的患者,仍然优先考虑解除梗阻后再行手术。只有无法解除梗阻或者患者出现穿孔等并发症时考虑急诊手术。急诊手术患者造瘘的几率较择期手术高,并发症多(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排气时间长,住院时间长。而且远期疗效来看,急诊手术患者的局部复发率高,总体生存时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关于支架置入后手术时机的问题,有研究认为支架置入术后10天后行腹腔镜手术较适宜。也有研究认为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多集中在5天内,因此6天后行择期手术较适宜。也有学者认为应该结合患者支架置入后恢复的情况决定,支架置入后3-16天后均可行择期手术。
因此,对于肠癌伴随肠梗阻的患者,应该从综合治疗的角度进行考虑。首先由消化内科解除梗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或者药物治疗,以使患者获得最大获益。
【手术标本】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1835409891?shareuid=87300453&vprid=0&sharetstamp=1593572489200#/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