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尹路教授:经肛门内镜下直肠肿瘤切除术

来源:腹部疑难手术作者:时间:2020-07-06 阅读:15364评论:0赞:2 有0人参与

【手术小结】   

今日患者系直肠癌术后3年,肠镜复查发现吻合口上方一大小约2cm黏膜隆起病变,病理提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前MR提示吻合口上方黏膜层病变,遂拟行经肛内镜直肠肿瘤切除术。 

术中经肛内镜探查,吻合口距肛缘4cm,光滑完整,未见明显异常,但呈环状狭窄,直径约2-3cm,且局部黏膜皱褶无法完全展开,而经肛内镜套管直径4cm,着实无法继续进镜,真是触手可及却遥不可及。甚幸,得内镜中心主任刘枫教授鼎力相助,直播完成一台结肠镜下杂交ESD,使患者免除二次麻醉甚至二次手术之苦。 

自上世纪80年代Buess医生发明经肛内镜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早期直肠肿瘤、良性直肠病变、直肠阴道瘘等一系列中低位直肠病症的处理,其优点视野清晰,解剖精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较少。但同时也有些许局限,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固定不易变换,操作器械存在筷子效应,是现阶段和将来应努力改进之处。 

消化内镜发展至今已逾200年,放大内镜不仅能够清晰显示病灶血管改变及腺管结构的改变,为早期发现异常病变、提高病理检出率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依据。2016年3月,《胃肠内镜》杂志发表了日本广岛大学的相关研究,在该研究中,计算机通过对NBI放大结肠镜实时图像识别,完成组织学诊断,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93%。为发现早期病变提供更充足的依据。在操作上几乎无死角,360度甚至倒镜视角,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近年已有内镜高手完成经软镜腹腔肿瘤切除术。 

未来,随着内镜发展,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微创化将成为外科治疗中的主旋律,通过内镜实现微创手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患者治疗中的痛苦。 

总结:内外需兼修,软硬需兼备。

【手术标本】      

 


观看手术回放请点击: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1565800022?v=0.6062671956296095&ver=4f63daa1677b4e5ab08f3913c00f37fc#/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共有0人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