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膀胱尿道镜术操作简单,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其实不然,操作不当引发严重并发症者,屡见不鲜。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掌握技巧。
膀胱尿道镜插入技巧
检查前应将膀胱尿道镜及其附件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检查各部件是否配套完善,试调灯泡光度。将闭孔器插入镜鞘,旋紧固定环,将一侧水门开关器放开。镜鞘涂抹足够的灭菌滑润油,以利器械插入和减少尿道粘膜损伤。
检查男性病人,检查者站在病人两腿之间,左手中指及无名指夹住阴茎冠状沟部,向上提起,使阴茎与腹部呈锐角,以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开尿道口,右手持镜,分三步插入膀胱。
第一步:提起阴茎,消除尿道第一弯曲。将膀胱尿道镜前端插入尿道口,抬起膀胱尿道镜的后端使镜身与腹部呈垂直位,借镜身的重力使之缓慢下降至球部。
第二步: 左手继续上提阴茎,右手保持镜身于中线,稍加用力,作一弧形动作将镜鞘下压并轻巧向前推进,使外括约肌被迫开放,将膀胱尿道镜导入尿道前列腺部。
第三步:进一步压低镜身,使之呈水平位或更低,后尿道遂呈一直线,同时将镜身进一步推向前,使膀胱尿道镜顺利进入膀胱,若见到尿液由水门开关内流出,即证实镜鞘已进入膀胱。
膀胱尿道镜插入时,要始终保持膀胱镜在病人身体的中线位置。如尿道口或尿道有狭窄,应行尿道口切开或尿道扩张,一般要扩到 F24。
遇有前列腺增生或外括约肌痉挛时,切忌暴力。术者可把两肘紧夹自己胸旁,以便更好控制膀胱尿道镜进入的速度和深度,防止阻力突然消失而损伤膀胱。
如膀胱尿道镜头部通过后尿道有困难,可将左手食指插入直肠内,扪及膀胱镜前端,引导镜身插入方向,使之插入膀胱。
为了防止尿道损伤,现在更多医师喜欢用窥视下插入法,采用 0 度窥镜边冲水边观察,沿尿道腔前进,进入膀胱后再换用 30°或 70°窥镜,这种插入方法比较安全。
女性膀胱基底部多被子宫顶起,在插镜过程中应把镜鞘外露部分压低,避免损伤膀胱基底部。
膀胱尿道镜检查技巧
膀胱镜插入后,不要急于窥视,首先要测定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
检查前,应先令病人排空膀胱,膀胱尿道镜插入后拨除闭孔器, 所放出尿量即为残余尿量,可根据病情送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冲洗液缓慢进入膀胱,膀胱有尿意感或胀满感时,进入的冲洗液量为膀胱容量。一般正常成人膀胱容量为 250~400 毫升。
检查时注入水量一般控制在 150~200 毫升,水量过多, 因接物镜离膀胱壁距离远、不易看清病变。注入水量太少,则膀胱皱襞未能充分展平,距离过近,物象模糊不清。
遇有血液、血块、脓液或乳糜液视野混浊者,应多次冲洗至视野清晰,冲洗量从少到多逐步增加,患者感到尿意或胀感即为膀胱最大充液量。
检查时,充盈膀胱液体量应略少于此量,否则可因冲洗量大,导致膀胱强烈收缩,尿液沿镜鞘周围喷出,或返流到冲洗吊瓶内。
血块或乳糜块难以冲洗干净,可用 Ellick 冲洗器吸出。如反复冲洗仍不能使内景清晰,则采用边冲洗边检查的方法进行窥视。
膀胱尿道镜每次看到的单个视野面积是很小的,只有将所有的视野组合起来,方能算是看到了膀胱的全貌。为了确保检查膀胱全貌,防止漏诊,检查者可应用以下技巧。
1. 前后移动窥视法:即按膀胱长轴方向前后移动,每一次前后移动均可看到与镜轴方向一致的狭长区域膀胱粘膜,通过不同区域的前后移动就可看到膀胱全部。
2. 旋转运动窥视法:即围绕膀胱镜长轴方向旋转运动,膀胱尿道镜每转动一圈,可以观察到与镜轴横断面一致的环形区域膀胱粘膜。
3. 各方摆动窥视法:即以膀胱颈部为支点,将膀胱尿道镜前端在膀胱内向各方向摆动。用此方法可以随意使膀胱尿道镜接近或远离病灶,从各种不同角度仔细窥视膀胱各部分。
检查应在缓慢推动过程中观察。为了避免遗漏,可把膀胱分为六个区,即前壁、顶壁、后壁、左右二侧壁、底部三角区,顺序观察。
前壁、顶部及后壁离接物镜较远。不易看清细微变化,可由助手在下腹部轻压膀胱或放出部分液体,使前壁及顶部接近接物镜,以便仔细观察。一般镜面与观察物相距 2.5 cm 时成像与实物的形状大小类似。
膀胱底部及三角区是病变好发部位,约有 75~80% 的膀胱病变发生于此,故应着重仔细观察。三角区与底部有一横形隆起的嵴,称为输尿管间嵴。沿此间嵴将窥镜向左右移动,在间嵴两端即可看到输尿管口。继续退出膀胱尿道镜,旋转一圈, 即可窥察到颈部的全貌。
正常膀胱颈的上 4/5 呈光滑的圆弧形,其下 1/5 处呈横形或微凸状。在女性患者颈部粘膜有时出现皱襞,属正常现象。
继续退出 1~1.5 厘米,边冲水边将镜杆稍许来回运动,则可清楚见到精阜。窥察完毕,先拔出窥镜,放出冲洗液,插入闭孔器,转动膀胱镜使前端指向膀胱顶部,作与插入相反的弧形动作,缓慢地拔出膀胱镜即可。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