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癌因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而常就诊于耳鼻咽喉科及口腔科,以鳞癌常见。
上颌窦癌(carcinoma of maxillary sinus)是指原发于上颌窦黏膜的癌肿。上颌窦癌的发病可能与烟草有关,此外,长期吸人粉尘,接触化学致癌物质与上颌窦癌的发生有关。上颌窦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占90%以上,其中,中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为多,高分化和低分化均较中度分化少见,此外上颌窦黏膜内的小黏液腺也可发生腺源性癌肿。上颌窦的淋巴引流注入咽后淋巴结、颌下淋巴结,最终汇人颈深上淋巴结。
诊断思路
1.好发于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
2.不易早期被发现,由于早期癌肿局限于上颌窦腔内,患者可以毫无症状而不被发觉。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明显症状。临床上因肿瘤原发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1)当肿瘤发生于上颌窦内侧壁时,常先出现鼻塞、鼻衄、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泪管阻塞有流泪现象。
(2)当肿瘤发生于上颌窦上壁时,常出现眼球突出,向上向前移位,可能引起复视,视力下降。
(3)当肿瘤发生于上颌窦前壁时,则表现为面部及前庭沟肿胀,导致面颊部变形,进一步发展出现面颊皮肤破溃,肿瘤外露,眶下神经受累可发生面颊部疼痛或感觉迟钝、麻木。
(4)当肿瘤发生于上颌窦后壁时,可侵入颞下、翼腭窝而引起张口困难。
(5)当肿瘤发生于上颌窦下壁时,易侵犯硬腭及牙槽突,常先出现口腔症状,引起牙松动、疼痛,龈颊沟肿胀,牙龈及硬腭肿胀。此时,如将牙痛误认为牙周炎而拔除患牙时,肿瘤则可突出于牙槽窝,创口不愈合形成溃疡。
(6)晚期的上颌窦癌可侵及上述的任何部位以及筛窦、蝶窦、颧骨、翼板及颅底部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张口困难等。
3.上颌窦癌的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较晚期的病例,转移率为10%~30%,主要是转移至颌下淋巴结和颈深上淋巴结,也可转移至耳前淋巴结和咽后淋巴结。上颌窦癌的远处转移较少见,晚期病例可转移至肺、肝、骨等部位。
4.常规X线片常选择华氏位、颅底位片、CT,发现上颌窦占位性病变及其对邻近组织结构的破坏。
5.上颌窦癌的早期诊断常常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5年生存率有重要意义。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单侧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间歇性鼻出血,或有面颊部肿胀,牙疼、牙松动者应提高警惕性。
6.上颌窦癌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慢性上颌窦炎:常表现有鼻腔的异常渗出物,但仅是炎症过程,表现为病史长、脓性鼻涕,多为双侧性,少有血性。x线片常有液平面,少有骨质破坏征。作上颌窦穿刺冲洗,冲洗液作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2)鼻腔癌:早期鼻腔癌仅局限于鼻腔黏膜和鼻腔内,上颌窦内无肿物及无骨质破坏,随着病变发展可侵犯鼻腔外侧壁和上颌窦,使鼻变形,但少有尖牙窝肿胀,也无面部麻木的症状。
(3)牙周炎:X线片可见上颌窦底基本正常,且牙槽骨吸收与牙根关系密切,与上颌窦癌的骨吸收方式不同。
(4)牙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