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疱性甲虫皮炎 ( beetle dermatitis )
别名: 发疱性甲虫皮炎
解释 收起

概述:发疱性甲虫皮炎多见于接触以下三种甲虫后引起。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剂,即斑蝥素而引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内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引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剂??岬毒素。这些甲虫都不会叮咬人体,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内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 皮肤,引起局部 皮肤 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内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     这些甲虫栖生于树林草丛间或石下,昼伏夜出,有向光性,晚间多于灯光下飞行。可见于世界各地。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