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泛指头颅上半部即眉弓至枕下部范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头痛的病因较多,涉及颅内外神经、血管受压、扩张和破裂皆可发生头痛。及颅外的骨膜、头皮、面部皮肤血管、颈肌及中耳、牙髓、眶内组织等病变所引起的局限头痛。全身性疾病也可产生头痛。
病因分类 (一)偏头痛 偏头痛及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及脑膜炎等。 (3)伴头、面部感觉减退者可因头颅外伤等。
1.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明确病因 (1)注意是否有发热,高热提示脑炎、脑膜炎、脑脓肿、中暑以及阿托品中毒等;低温多见于中毒等。 (2)眼球突出则为海绵窦血栓形成、血栓形成。 (4)注意有无额部及耳廓部的带状疱疹,或留下的瘢痕、耳廓部带状疱疹,还可有眩晕、面瘫及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 (5)神经压痛点,如三叉神经痛在眶上孔、眶下孔有压痛;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等鉴别。颈动脉炎约半数者在浅颞动脉有触痛或血管搏动减弱。 (6)头部局部水肿,可见于鼻窦炎、颞动脉炎、颌关节炎、牙痛、头颅的骨膜炎、骨髓炎、蜂窝织炎等。 (7)有颈部活动受限伴疼痛者,如颈椎病、颈部肿块、枕大孔综合征等。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对颅内炎症及出血性病变有决定性价值。血管性疾病、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考虑做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成像检查(CT、MRI)或脑血管造影(DSA)、放射性核素脑扫描(SPECT)等。
急诊治疗原则: 1.治疗各种原发病,尽快明确病因。 2.对症治疗则可使用除吗啡类以外的止痛药物,如各种解热止痛剂,可根据病情顿服或短期2~3次/天服用。 3.也可针对头痛发生的机制进行,例如: (1)纠正颅内压:如颅内压高者给以脱水、利尿剂;低颅压者,静脉给以低渗液等。 (2)收缩扩张的血管:如偏头痛发作时,及早使用麦角制剂。对非偏头痛类血管性头痛,则常用含有头痛,如头痛,可在病情平稳后颅压不高的情况下,酌情放出血性脑脊液5~10ml,或再注入等量头痛迅速缓解。此法也适用于浆液性脑膜炎的头痛。 4.颈性偏头痛 头痛 头痛 除按神经炎原则治疗外,可在眶上切迹、“风池穴”等处用2% 头痛。 2.特有的突然发作和暴发性特点的头痛。 3.头痛的强度、频率、质量变化。 4.与病灶神经功能损害、视乳头头痛。 以上头痛提示有预后危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
颅内压增高 | 动脉瘤 | 中暑 | 出血 | 发热 | 眩晕 | 头痛 | 水肿
| 微量元素注射液 |乳糖酶 |黏菌素 |右旋糖酐40 |葡萄糖 |多巴酚丁胺 |氨苄西林 |人血白蛋白 |氯化钠 |水溶性维生素 |替卡西林 |冻干人血浆 |
| 鼻旁窦发育不良 |搏动性头痛 |不能持续睁眼 |产后头痛 |单侧头痛 |癫痫性头痛 |电击样痛或刺痛的头痛 |多尿 |额部肿块 |儿童骨缺损 |儿童恐怖症 |儿童偏头痛 |儿童头痛 |烦热 |反复发作性头痛 |肺外症状 |弥漫性头痛 |三角头畸形 |高通气 |功能性头痛 |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的晚间头痛 |后脑勺疼 |呼吸音低 |间歇性失忆 |间歇性头痛 |肩背部沉重感 |紧箍咒一样头紧 |经期头痛 |颈性头痛 |前额头痛 |酒精性震颤 |局部头痛 |恐水症 |颅外头痛 |慢性头痛 |面、头、颈、肩发作性剧痛 |面下部头痛 |脑衰弱综合征 |频繁性惊醒 |牵涉性头痛 |牵引性头痛 |清晨或上午头痛 |情绪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 |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 |始于眼部,扩张开来的面头痛 |太阳穴痛 |太阳穴胀痛 |痛阈降低 |头部呈钝痛,无搏动性 |头沉 |头顶重压发紧 |头皮触痛 |头皮平直裂口 |头枕部慢性疼痛 |顽固性头痛 |胃肠功能不良 |无名指不明原因疼痛 |血管性头痛 |夜间头痛 |枕部疼痛 |直肠危象 |中度或轻度头痛 |中度痛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