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盐一尿酸结晶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所致的肾损害。根据临床表现,广义的尿酸性肾病可分为尿酸结石、尿酸性肾病、尿酸盐性肾病等(Dennis et al,2004)。本病以男性多见,85%患者均在30岁以后发病,痛风患者经尸检证实100%出现不同程度肾脏病理改变(王海燕,1997)。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泌尿系统表现 肾小管功能减退表现如多尿、夜尿增多,若急性梗阻表现可出现少尿、无尿。部分患者可出现尿路排石,肉眼或镜下血尿。
2.病史 痛风反复发作史;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病史,放、化疗病史。
3.肾外表现 关节病变是主要的。肾外表现,呈急性或慢性关节炎表现。嘌呤代谢障碍常伴脂代谢紊乱,可引起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表现。
(二)查体要点
1.肾区叩击痛 急性尿路梗阻或合并尿路感染时可出现肾区叩击痛。
2.关节改变 急性期关节可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慢性期关节肿胀不退、变形、畸形。可见痛风结节,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足跟、手指等。
3.高血压 见于50%以上患者,可能与肾脏痛风石有关,但也不一定继发于肾脏损害。
4.贫血 有不同程度贫血,可因慢性肾衰竭或原发病引起。
5.原发病体征 如果淋巴瘤、白血病等,可有贫血体征及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