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 gout )
别名: 痛风;arthrolithiasis;podagra;uarthritis;urate thesaurismosis;关节石病;尿酸盐贮积病;足痛风
解释 收起

概述: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 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它是由于单钠尿酸盐结晶(MSU)或尿酸在细胞外液形成超饱和状态,使其晶体在组织中沉积而造成的一组异源性疾病。本病以 关节液和 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 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 关节炎、 痛风石、 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 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基本属遗传性,遗传方式大多数未明,仅1%v2%因酶缺陷引起。继发性主要因肾脏病、血液病等疾病或药物、高嘌呤食物等引起。按 痛风的临床经过可以把 痛风分为4个阶段,即无症状性 高尿酸血症期,急性 痛风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 痛风性关节炎期。多见于体形肥胖的中耉年男性和 绝经期后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渐上升。     高尿酸血症根据其 血尿酸浓度分为相对增高和绝对增高两类。相对增高系指 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人群的上限(平均值±2SD);绝对增高系指 血尿酸浓度超过尿酸的可溶性。青春期前正常儿童,男女两性的血清尿酸盐平均值为214.2δmol/L(3.6mg/dl),青春期后其水平增高;成年男性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女性,停经后女性的尿酸水平增加,接近男性水平。我国正常人的 血尿酸浓度(血清、尿酸酶法),男性上限为380.8δmol/L(6.4mg/dl),女性上限在更年期以前为309.4δmol/L(5.2mg/dl),更年期后则其值与男性接近。一般情况下,不论男、女,当血清尿酸值?416.5δmol/L(7.0mg/dl)被称为 高尿酸血症,过此值即达超饱和,尿酸可呈针状晶体析出。     无症状的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实验室的发现而不是一种疾病,它代表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而没有 关节炎、 痛风石或泌尿道的尿酸结石的表现。
    痛风是由于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致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尿路结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疾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占绝大多数。原发性者多由多基因遗传缺陷引起肾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碍,使尿酸排泄减少或嘌呤代谢缺陷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所致。在原发性痛风患者中,由尿酸生成增多所致者仅占1O%左右,大多数均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继发性者多由某些遗传性疾病,如
    Ⅰ型糖原累积病等、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后或慢性肾病等,都可因尿酸生成过多或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而致高尿酸血症。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以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如果痛风治疗不当,最终通常发展为痛风性肾病,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患者中只有不到l%者是因为体内酶缺陷所致,而大多数病因不明,临床上以痛风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高血脂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继发性痛风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原因引起,痛风为其并发症。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