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
解释 收起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1itis,DPB)是一种与人种和遗传因素有关的发病机制不明的肺部弥漫性疾病。最早在日本发现,中国(包括台湾),韩国等国家与地区都有病例报告。早在1969年日本学者就从病理形态角度对作为一独立疾患的DPB有了较详尽的描述,但直到1983年才得到英文医学刊物的承认,其原因之一就是欧美人十分罕见有DPB。
    在大环内酯疗法发现以前,一旦出现呼吸衰竭,DPB的五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 自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广泛开展大环内艚疗法后,其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95% ,大环内酯疗法的发现,使DPB从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也更加引起相关国家对DPB的重视。大环内酯的疗效是偶然机会发现的,与DPB的发病机制相同,大环内酯疗效的产生机制亦尚不明了,但目前多认为与其抗感染作用关系不大,而更可能来自其抗炎作用。
    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DPB发病率的调查,结果为11.1/10万。我国1996年报告了首例有病理检查证实的DPB,至今已有数十例报告,但DPB在国内的流行情况目前仍不清楚。DPB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的疾病,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广大医务人员应对该病有所认识。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2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3 诊断依据 展开
4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