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心脏并发症与休克、应激、电解质紊乱及侵袭性感染有关,常见的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等,其中心窦心动过速最常见。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率和心电图,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EKG检查可见P波频率在100次/分以上,P波常与T波相混,P波后出现QRS波。病人多有心慌及心前区不适的表现。2、心功能衰竭 Ⅰ级:周围循环灌注不良、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律失常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心脏病的特征之一。不论在什么部位发现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心脏病变不断加重,心功能减退超过其代偿功能时,则出现心功能不全被定义为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1、窦性心动过速 ⑴窦性心动过速。 ⑸其它:烧伤后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体液大量渗出,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灌注不良。 ⑵烧伤时,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与组织作用产生激肽,使调理素C2糖蛋白减少,降低其维持微血管的完整性、通透性和修复的能力,严重影响心功能。 ⑶其它:如中毒等均可引起心功能衰竭。
可通过心电图及其他心功能检查确诊。1、心电图检查对于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EKG检查可见P波频率在100次/分以上,P波常与T波相混,P波后出现QRS波。2、心功能检查心功能检查可发现周围循环灌注不良、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0.7kPa持续一小时以上。此为I 级心功能衰竭。如果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则表现为阵发性的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双肺底罗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一心音呈奔马律及静脉压增高。此为II级心功能衰竭。
本病需与由其他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多发生在青壮年女性,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多种多样,时轻时重但多不严重,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属于一种功能障碍,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主要表现是心脏病",心慌、气短或心前区不适等感觉与活动、劳累和心情的相关关系,睡眠状况如何。既往的心脏检查结果、用药史及疗效有助于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休克,控制感染,改善有效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⑵严重烧伤每分钟心率可达120次左右,无心悸及心音改变可不作处理。 ⑶心率每分钟140次,或心排出量下降(心音弱、脉压差小)可用镇静剂、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2.5~5mg加入5%GS1000ml内静滴),或西地兰。2、心功能衰竭 ⑴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对病人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连续测中心静脉压(CVP)及肺动楔压(PWP),心率及周围动脉压。CVP降低证明有低血容量,须补充晶体液及胶体液,必要时补全血。 ⑵增强心肌收缩力 当血容量补足,CVP升高后仍不能维持正常血循环时,应用正性收缩药物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西地兰。 ⑶减轻心脏负荷 常用利尿剂有速尿,血管扩张剂用硝普钠。 ⑷给葡萄糖-胰岛素-钾(GIK)供心肌能量。
本病可并发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衰竭等严重病症。1、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心输出量锐减,静脉回流障碍,微循环障碍甚至衰竭而发生的心源性休克有严重的基础休克、急性肺水肿和心脏骤停。
【预后】本病发病率在大中城市持续呈升高趋势。因此对于一些有轻微心脏病变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而诱发本病或其它更为严重的心脏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 心血管系统 | 呼吸困难 | 心力衰竭 | 心律失常 | 败血症 | 肺炎 | 心悸 | 心悸 | 休克 | 眩晕 | 水肿
| 猝死 |交替脉 |心功能失代偿 |心悸 |心力衰竭 |心排血量增多 |心脏震颤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