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药系甘草次酸的合成衍生物,为抗消化性溃疡药。其作用特点是: 1.本药可直接与溃疡部位的上皮细胞接触,促进胃黏液的分泌并不增加胃黏液的黏稠度,从而加强胃黏膜屏障,保护胃黏膜不受胆汁的损伤。 2.本药可减少胃上皮细胞的脱落,延长胃上皮细胞的存活时间,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具有自体保护作用和抗溃疡作用。 3.本药能在胃黏膜细胞内抑制胃蛋白酶原,在胃内则极易与胃蛋白酶结合,抑制酶的活力约50%,从而起到抗胃黏膜攻击因子的作用。 4.本药可预防胆汁反流入胃,避免H 反弥散透入胃黏膜上皮。
本药口服吸收快,可自胃肠道(主要在胃内)吸收,胃内pH值大于2时,吸收减少。本药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浆中治疗浓度为10v100δg/ml。口服1h后血药浓度可达峰值,但餐后服用则延长数小时。由于本药代谢物存在肠肝循环,故口服2v3h后血药浓度可出现第二次高峰。血药浓度峰值为20v30δg/ml。本药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主要经胆汁随粪便排泄,极少量(约1%)随尿排出。
1.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溃疡,对不宜手术和不能卧床休息的患者尤为适用。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略差。 2.亦可试用于治疗轻度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3.本药凝胶或糖锭用于治疗口腔溃疡。 4.可与抗酸剂联合用于胃食管反流综合征。
1.醛固酮增多症、低钾血症患者。 2.孕妇及小儿。 3.对本药过敏者。
本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平均发生率约33.3%。 1.水钠潴留(醛固酮样作用):发生率可高达60%。本药可起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从而引起水钠潴留。可出现水肿、血压升高、低血钾、癫痫发作,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 2.低钾血症:可见于30%v40%患者,表现为肌低钾血症。
慎用: 1.心功能不全者。 2.肝、肾功能不全者。 3.耉年患者应慎用,因耉年人特别容易发生水钠潴留。 4.高血压。
口服给药: 1.胃溃疡:第1周每次50v100mg,每天3次;第2周每次50mg,每天3次,于餐前0.5h服用。疗程4v6周,最长不超过3个月。 2.十二指肠溃疡:每次50mg,每天4次。
1.抗酸药及抗胆碱药可减少本药的吸收,但也有国外资料报道联合应用抗酸药不会影响甘珀酸钠的吸收。 2.本药与保钾利尿药合用时,可降低本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据国外资料报道,本药与利尿药合用时可能加重缺钾情况。若需两者合用,必须补充钾,并密切监测临床表现及血清电解质浓度。 4.本药引起的低血钾可明显增加地高辛等强心苷的毒性。正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不宜服用本药,除非每周监测血清电解质浓度,并采取措施防止低钾血症的发生。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溃疡,对不宜手术和不能卧床休息的患者尤为适用。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略差;凝胶或糖锭用于口腔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也可试用本品。
| 小儿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 |老年人慢性胃炎 |低钾血症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