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要点 脂肪瘤(1ipoma)是体表肿块中较常见者,可发生于皮下、肌间及肌内,密度均匀,边缘清晰,有时可见包膜,周围组织受压。常见于中年患者,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皮下生长缓慢的肿瘤,约在数厘米大小后自限,持续为软的、可移动的无症状的表浅肿块,有时成群生长,但都是良性;另一种为深部脂肪瘤,见于肢体近侧,常见于股四头肌深层及三角肌深层,大约起始于骨外脂肪组织,生长缓慢但可累及近股骨全长,有软而光滑的包块,有的可触到分叶状及假性波动。
1.X线表现X线片可见深部脂肪瘤为一大的透亮区,边界清楚,受其慢性压迫,肿物表面肌层变薄,个别的可见到钙化影。核素扫描为冷区,动脉造影为无充盈区。在生长活动期可为 Ⅱ期,待到静止期则为I期肿物。 2.CT值在-50~-120Hu为其特征,CT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肿块的位置、范围及与周围血管和神经的关系,以利于决定手术治疗方案。 3.病理大体及组织学所见:肿瘤周围有很薄而透亮的包膜,无反应区。牵开正常肿瘤。不需切开包膜即可认出黄色为脂肪瘤,表面呈叶状,有纤维隔将其分开,在小脂肪瘤多无坏死,但在大的脂肪瘤则常见。一旦出现钙化则呈白垩色,组织学上为正常脂肪。
治疗措施 包膜外边缘切除完整的脂肪瘤,其复发率几乎等于零。在某些困难的部位,例如臂丛处脂肪瘤,整块切除有损伤大神经及血管的危险,可行包膜内分块切除。如果是在肿瘤的潜伏期,则留下的肿瘤复发,也不会再长到原肿瘤大小。脂肪瘤不转变为脂肪肉瘤,故不需要预防性切除。
骨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
| 凝血酶 |
| 凝血酶原时间 |出血时间 |凝血时间 |
| 结节 |皮下指头至鸽蛋大的肿块结节 |囊肿 |皮下沉积所出现的粟粒样结节 |皮下结节 |无痛性硬实结节 |纤维性钙化结节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