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凝血因子
Ⅲ(曾名—血浆凝血活酶前体―) ,由同源二聚体组成,分子量为 12500v16000。在肝中合成,但是,不依赖于维生素 K , F
Ⅲ与高分子量激肤原(HMWK)、激肤释放酶原(PK)和 F
Ⅲ一起组成所谓接触因子。
编码 F
Ⅲ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4q35), 全长23kb,共含有15个外显子和 14个内含子(AvN), 1号外显子编码为 5?端非考译区,2号外显子编码为 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肤, 3号外显子到10号外显子编码成熟蛋白位于氨基端的四个90个或 91个氨基酸的序贯重复(tandem repeat)形成的球形结构域(apple domain),其中每2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序贯重复,每一个序贯重复中编码有 6个保守的半肌氨酸(Cys),它们之间的内含子在这4个序贯重复中的位置基本相同。11v15 号外显子编码为多肽链羧基端,被5个内含子隔开,其中最后面4个内含子位置与人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基因相同。
循环中成熟的F
Ⅲ为2个亚单位组成的同源二聚体,2个单体间以二硫键相连,每个F
Ⅲ亚单位多肤链含有607个氨基酸,因此,每个F
Ⅲ二聚体中共含有1214 个氨基酸。 F
Ⅲ在Arg369 vIle370处被催化裂解成为活化的F
Ⅲ( F
Ⅲa ) , F
Ⅲa 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重链部分来自酶原的氨基端,和HMWK的结合与钙离子依赖的F
Ⅲ有关,轻链部分为酶催化活性部位,与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家族同源。 F
Ⅲ多肤链中4个重复的球形结构域,其中第1个球型结构域与HMWK 结合有关,第2个球型结构域与F
Ⅲ二聚体的形成有关,第4个球型结构域与 F
Ⅲ的结合有关。
酶活性中心中含有1个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 F
Ⅲ与其他丝氨酸蛋白酶,如纤维蛋白酶,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同源性。 F
Ⅲ的氨基酸序列虽然与血浆中的激肤释放酶原高度同源(有58%相同),但两者功能截然不同。
在循环中,F
Ⅲ非共价地与高分子量激肤原一起组成的复合物,后者还与激肤释放酶原相结合。在与带有负电的表面接触后,F
Ⅲa 通过裂解 F
Ⅲ每个单链上的活化位点使 F
Ⅲ活化。 F
Ⅲa 的轻链含有催化集团所必需的基团,但是,重链对于与高分子量激肤原和它的底物 F
Ⅰ都是必需的。 F
Ⅲa 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活化 F
Ⅰ。F
Ⅲ基因剔除小鼠模型中,小鼠可以正常发育而没有明显自发
出血的倾向。
自 1989 年 Asakai R等首次报道Ashkenazi犹太人中遗传性凝血因子
Ⅲ 缺乏的3种基因突变(?型、 ?型、?型)以来,截至目前一共发现至少35种与遗传性凝血因子
Ⅲ缺乏有关的基因突变,其中 19 种为点突变导致的错义突变,其他为无义突变 ( 5种),碱基或核酸片段的插入或缺失(5种),剪切位点异常导致 mRNA 异常剪切(6种)。
在某些种族中,部分基因突变有较高的发生频率。?型、?型、?型和?型突变是Ashkenazi犹太人的遗传性凝血因子
Ⅲ缺乏主要分子机制,?型与?型的突变占所有突变的49%v52%和 36%v47%,在 531 个 Ashkenazi犹太人中?型突变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0217,?型突变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0254,Ashkenazi犹太人中发生严重因子
Ⅲ缺乏的概率为0.22%。在法国的 Basques地区的遗传性凝血因子
Ⅲ缺乏患者中 Cys38Arg占有较大的比率(8/12) ,该等位基因在 Basques 地区人群中的频率为0.005。但是,在其他种族中并未观察到类似现象。
通常因子
Ⅲ缺乏都是由于F
Ⅲ合成量减少所导致的,只有个别病例是由于F
Ⅲ功能异常造成的。在接触因子中,只有因子
Ⅲ缺乏时,会出现
出血倾向。由于可能存在其他的调控止血的因素,因此,F
Ⅲ水平与临床
出血表现并不完全相符。但是,F
Ⅲ水平较低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
出血,尤其是在纤溶活性较高的部位,如口腔、
泌尿系统等部位进行手术操作后,更易发生
出血。应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也是某些患者发生
出血的原因。其他激活F
Ⅲ的机制,如F?a/TF复合物等可能弥补因子
Ⅲ缺乏对凝血机制造成的影响。血小板中存在的F
Ⅲ样分子可能是另外一种可能的补偿机制。这种F
Ⅲ类似物即使在某些血浆中F
Ⅲ完全缺如的患者中,也有可能存在。目前,尚不能推测哪些因子
Ⅲ缺乏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出血。上海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应用APTT、 F
Ⅲ:C 和 F
Ⅲ:Ag 诊断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
Ⅲ缺乏家系。用 PCR扩增 F
Ⅲ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侧耄内含子序列,并进行 DNA 测序。结果先证者为复合杂合型,而其家系中二代与各成员均为单一突变的杂合子型,但是,都无临床症状。 F
Ⅲ基因第7号外显子和第11号外显子编码228位和383位氨基酸碱基发生两种国外尚未报道的无义突变 TGG? TGA(Trp228stop)和TGG ?TAG(Trp383stop )。图1所示为部分 F
Ⅲ突变和其在基因中的位置。
【病因】
病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凝血因子
Ⅲ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