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 ( postpartum haemorrhage;postpartum hemorrhage )
别名: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解释 收起

概述: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a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 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 产后出血为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农村及边远地区因医疗条件及血源等因素影响, 产后出血的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如何防治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重要课题。     国内在20世纪50年代多以胎儿娩出后24h 出血量达500ml为 产后出血,60年代起,各地则以400ml作为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其理由是失血量如果超过血液总量的10%,产妇健康将受一定影响。我国妇女体重一般在50kg左右,血液总量为4000ml左右,产后失血量达血液总量的10%即400ml。我国 产后出血协作组于1986年提出从接产起到胎儿娩出后2h内 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或胎儿娩出后24h内 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为 产后出血。Willjam产科学规定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 出血量超过500ml为 产后出血。自1990年起,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教材将 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h内 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 产后出血,与国外标准一致。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 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一般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