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阴道癌是指起源于阴道部位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为鳞状细胞癌,由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上皮细胞构成的具有浸润能力的恶性肿瘤。
2.流行病学特点原发阴道癌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0.55%~3.35%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1% ~0.2%,临床上非常少见。该比例较低,不排除与FIGO的分类和分期及规定有关。原发阴道癌约占阴道癌的10% ~20%,80% ~90% 阴道癌为转移而来。原发阴道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老年。
3.病因学和危险因素 阴道癌发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研究较多的有阴道的慢性刺激、放疗史、HPV感染、雌激素缺乏等,其中HPV感染在阴道癌的发生发展中作用备受关注。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阴道上皮内肿瘤或早期浸润癌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接触性出血而引起注意。少数患者无症状,通过盆腔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涂片而发现。随着阴道癌的进展,临床症状明显,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无痛性不规则出血或阴道分泌物异常,前者约见于70%患者,出血常是绝经后出血或性交后出血。后者约见于50%患者,表现为水样、米汤样,可伴有恶臭。肿瘤向四周扩散,累及膀胱、尿道、直肠等表现相应症状。阴道前壁肿瘤可引起尿频、膀胱不适,累及直肠可引起里急后重或便秘。有5%患者会出现盆腔疼痛,由于肿块超出阴道所至。若出现肝、肺、骨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提示疾病为晚期。
(二)查体要点
原发性阴道癌早期可仅表现糜烂状,多表现为黏膜潮红,表面粗糙,触及易出血。一般浸润性阴道癌可呈结节状或结节溃疡状,质较硬,也可呈菜花样或乳头状,质脆,触之易出血。早期病灶较局限,晚期病灶增大,向周围侵犯而表现相应的体征。
(三) 分期诊断
原发性 阴道癌即原发灶位于阴道,其分期与分级建立在组织学检查的基础上的。现将2003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标准和FIGO分期标准列表如下(表32—1、表32—
2)。
阴道癌(vaginal cancer)又分为原发性阴道癌和继发性阴道癌,前者少见,后者多由宫颈癌转移引起。原发阴道癌(primary vaginal cancel)多数文献报道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2%。阴道癌的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流血,白带增多,有约70%病例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接触性阴道流血,约50%病例表现不同程度阴道排液,可为水样、米汤样或混血白带,合并感染则为脓样、恶臭。
临床分期
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肿瘤委员会手术病理分期法。
(FIGO,Petterson,1992)
0期:原位癌。
Ⅰ期:癌灶局限于阴道黏膜层。
Ⅱ期:癌灶扩展到阴道黏膜下或阴道旁组织,但未扩展到骨盆壁。
Ⅱa期:癌灶扩展到阴道黏膜下组织,但未侵犯宫旁及阴道旁组织。
Ⅱb期:癌灶扩展到宫旁及阴道旁组织,但未达到骨盆壁。
Ⅲ期:癌灶扩展到骨盆壁或耻骨联合。
Ⅳ期:癌灶扩展已超出真骨盆或已累及膀胱及直肠黏膜,但泡样水肿不应属
Ⅳ期。
Ⅳa期:癌灶侵及临近器官或直接扩展超出真骨盆。
Ⅳb期:癌灶侵及远处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