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胎儿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的心室间异常交通,引起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室间隔缺损可以单独存在,也可是复杂心血管畸形的一部分。根据缺损解剖位置不同,分为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和肌部缺损三大类型及若干亚型(图32-3),其中膜部缺损最为常见,其次为漏斗部缺损,肌部缺损较少见。绝大多数室间隔缺损为单个缺损,肌部缺损有时为多个。
【解剖学基础】
胚胎发育8周内,若肌性室间隔、心内膜垫和球嵴相互融合之间出现偏差,即可在室间隔的任何部位出现缺损。依据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室间隔缺损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膜周型是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类型。缺损位于室上嵴的后下方,上缘邻近主动脉瓣,向下延伸至圆锥乳头肌,传导束走行于其后下缘,右侧邻近三尖瓣隔瓣。
2.动脉多位于室间隔的小梁部,可多发;也可位于肌性室间隔的任何部位。
3.肌型多位于室间隔的小梁部,可多发;也可位于肌性室间隔的任何部位。
4.混合型存在上述两种类型以上的缺损。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由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我国先心病发病总数的50%。可单独存在,约占25%,其他近2/3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室间隔缺损(室缺)。室缺分类的种类很多,如按缺损部位、缺损边缘组织的性质等。最多见为膜周部缺损,占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