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
解释 收起


概述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由Rich在1957年首先描述,其发生率有逐年增高趋势。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特点为蛋白尿,常为肾病性蛋白尿,同时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足突的消失。疾病早期,仅部分肾小球(< 50%)和(或)部分毛细血管袢(< 50%)发生硬化性改变。随着病变进展,肾小球逐渐弥漫硬化,甚至出现球性硬化。
    FSGS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FSGS需与继发于足细胞相关蛋白变异、病毒感染和药物中毒所发生的 FSGS相区别。此外,还需与肾内血管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和血流速度增加,功能性肾单位减少,如单侧肾发育不全、手术切除、寡肾单位巨大症等,或起初正常肾单位,随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常见于肥胖、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镰状细胞性贫血引起的适应不良等导致的继发性FSGS相鉴别。最后,原发性及继发性FSGS必须与炎症性增生、血栓形成、遗传或其他肾小球疾病引起的非特异性FSGS相鉴别。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诊断依据 展开
4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