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肾病是指某种原因引起的尿液从膀胱输尿管反流到肾内引起的肾实质病变和肾功能损害,如不及时纠正,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持续尿液反流,会导致肾盂肾盏内压的升高和扩张,并使乳头管尿液郁积出现血供障碍,造成肾乳头及髓质瘢痕形成,严重者压迫肾皮质,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发病情况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成人50岁以下亦可患本病,成人中以女性好发,尤其是妊娠妇女。
主要临床表现 1.尿路感染 是反流性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和发热,严重时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肾盂肾炎。 2.蛋白尿 是预测反流性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蛋白尿的发生提示已发展到肾内反流。 3.高血压 是反流性肾病患者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儿童高血压原因未明的病人应注意反流性肾病的可能。 4.终末期肾衰竭 反流性肾病是幼儿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为反流性肾病为首发症状,反流性肾病患者妊娠后可致肾功能迅速恶化。 5.其他 多尿、夜尿、遗尿、腹痛、腰痛、尿路结石、血尿等,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有家族性倾向。
1.排尿期膀胱尿路造影(MCU) 可发现有输尿管反流、扩张或(及)肾盂、肾盏扩张,是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检测和分级的金指标。 2.同位素扫描99mTc扫描行核素直接法膀胱造影(DRC)可发现肾脏萎缩和瘢痕形成。 3.静脉肾盂造影为传统的反流性肾病的诊断方法,可显示肾轮廓、长度、皮质厚度、乳头形态、与杵状肾盂对应的肾表面的瘢痕,后者为反流性肾病的标志。 4.B超儿童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输尿管开口位置发现异常。 5.膀胱镜可发现输尿管开口异形,特别是高尔夫球洞样开口。
反流性肾病的防治关键在于制止尿液反流和控制感染,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1.制止尿液反流 注意个人卫生,摄人充足水分,避免感染治疗,以减少肾瘢痕形成。对于反复发作膀胱输尿管反流。 5.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当出现肾功能损害时应优质低蛋白饮食以延缓其进展。 6.肾替代治疗 对于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应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有条件者行肾移植。 7.治疗步骤 见图33-2。
反流性肾病是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在50岁以下成人,反流性肾病所致肾衰竭约占终末期肾衰竭病人的12%。
对于有以下情况者,需考虑有反流性肾病的存在: ①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有蛋白尿、高血压; ②X线排尿期膀胱尿路造影检查发现有辐 i尿管反流、扩张或(及)肾盂、肾盏扩张; ③99mTc扫描发现肾脏萎缩和瘢痕形成; ④膀胱镜检查发现输尿管开口异形,特别是高夫球洞样开口; ⑤儿童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输尿管开口位置发现异常。诊断步骤 诊断步骤见图33-1。
肾脏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
慢性肾衰竭 | 尿路感染 | 高血压 | 发热 | 便秘 | 腰痛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