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状腱膜下脓肿是指帽状腱膜下疏松间隙的化脓性感染,容易扩散,但常限定在帽状腱膜的附丽缘。
帽状腱膜下脓肿病人常表现头皮肿胀、疼痛、疼痛。
【病因】脓肿源于伤后头皮血肿感染或颅骨骨髓炎,在小儿偶尔可因头皮输液或穿刺而引起。化脓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厌氧菌。
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菌种以便选药治疗。
通过病史及临床症状,不难鉴别诊断。
帽状腱膜下脓肿的治疗,除抗菌药物的投给外,均应及时切开引流。方法是在低位作多个切口引流,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并用含杆菌肽500μ/ml、1.0%新霉素及0.1%多粘菌素溶液冲洗脓腔,然后放置橡皮引流管,留作术后冲洗引流用。术毕,松松缝合引流切口。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1~2周,引流管于4~6天内拔除。
若处理不善,病人头皮可发生坏死,或向深部侵蚀引起颅骨骨髓炎、硬膜外积脓,甚至导致硬膜下积液和脑脓肿。
【预后】脑外伤后要及时处理伤口,彻底清创;在做有创治疗时,应消毒彻底,这样可预防本病发生。
神经系统 | 感冒 | 头痛
| 头痛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