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网膜、系膜组织被渗出的胰酶所消化。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
1.症状骤起上腹剧痛或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出现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水肿性胰腺炎,可经非手术治愈,基本上是一种内科病。 腹膜炎)、炎症等病变,胰淀粉酶会进入血液并从尿中排出,使患者血 液淀粉酶升高并在尿液中检出淀粉酶。 脂肪泻,消瘦及慢性胰腺炎时,胰液量、碳酸氢钠及各种胰酶分泌或排出量减少。典型慢性胰腺炎在我国较为少见,确诊较难。 血液改变 各种因素引起的血液的改变,表现为血液粘滞度增高、血脂异常等。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尤以血液粘度为重要因素。
【病因】本病是急性胰腺炎较为少见的一种分型,其病因主要参照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其发病机理也有争论。本病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胆道疾病 为我国最常见的病因占50~80%; 二、胰管梗塞 因蛔虫、结石、急性胰腺炎;药物 ;某些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可伴有胰腺炎。
①血尿淀粉酶可有持续升高或因胰腺广泛坏死而不升高。血钙下降,其值<1.74mmol/L(7mg)则预后差。血糖增高,出现糖尿。血清高铁血红蛋白阳性。 ②腹腔穿刺液血性混浊,淀粉酶、脂肪酶升高。 ③B型超声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内部光点反射稀少。CT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外形不规则,边缘模糊,胰周间隙增宽。
必须与急性胃肠炎、溃疡病急性穿孔、胆石症急性胆囊炎、心肌梗塞、急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缺血性栓塞等相鉴别。
1.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根据血生化检测结果补充钾、钙、镁。输入全血及血浆,补足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必要时加用正性收缩能药物(多巴胺、多巴酰胺、异丙基肾上腺素)。2.禁食,胃肠道外营养(TPN)采用葡萄糖/氨基酸系统;非蛋白质热与氮比例约为150~200∶1,热卡146~188kJ/kg(35~45kcal/kg),补液量30~45ml/kg。3.抑制胰腺外分泌细胞的酶蛋白合成术后即开始给予5-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者。(2)手术时机:经积极治疗若胰腺和胰外胰腺坏死组织清创引流术。 ③对胰腺部分或全胰切除应慎重。必要时行三个造口(探查性胆总管造瘘,减压性胃造瘘,空肠营养性造瘘)。
易出现休克、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预后】积极治疗胆道疾病等能引起本病的有关疾病,戒烟及避免暴饮暴食。
病毒性肝炎 | 急性胰腺炎 | 急性腹痛 | 呼吸困难 | 蛔虫病 | 出血 | 黄疸 | 发热 | 便秘 | 腰痛 | 休克 | 水肿 | 昏迷
| 便秘伴剧烈腹痛 |反射性呕吐 |反射性腰痛 |粪样呕吐物 |腹痛伴恶心、呕吐 |高钙血症 |括约肌功能障碍 |脐周皮肤青紫色斑 |脐周围褪色 |细胞酶活性异常 |尿淀粉酶升高 |突发性疼痛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 |血性腹水 |血液改变 |严重腹腔感染 |胰酶分泌或排出量降低 |胰腺纤维化 |右上腹持续性剧痛并向右肩部放射 |脂肪泻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