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 pilaris)又称毛发糠疹(pityriasis pilaris),特征为皮肤先有鳞屑性红斑,以后出现成群毛囊性小丘疹,而丘疹互相融合酷似银屑病样斑片,往往同时伴有掌跖角化。本病的病因尚不明了,其他内分泌机能的异常,肝功能障碍或某些感染因素等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临床要点 1 .有家族史或散发性。 2 . 皮损 主要特征是红斑鳞屑性皮损。 ①好发于颈、四肢伸侧、臀部和指背; ②初为特征性的棕红或淡红色与毛囊一致的角化性鳞屑性斑,其周围仍可见毛囊角化性丘疹; ④头面部皮损:似干性脂溢性皮炎,伴掌跖角化过度,严重者可发生红皮病。
病理变化 光镜病变: ①表皮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两者在垂直方向上呈花格布样交替出现; ②毛囊口扩张,角栓形成,围以环形角化不全; ③表皮突不规则延长、增宽; ④表皮增厚,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鉴别诊断 ①银屑病; ②慢性湿疹; ③毛发苔藓; ④盘状红斑狼疮; ⑤维生素 A 缺乏病等。
一、多有家族史。 二、毛囊角化性坚硬丘疹,淡红色,中心有小角质栓,伴有较多细小鳞屑。 三、自头皮、颜面开始,继而侵犯颈、躯干、四肢伸侧,第 一、二指节背面、手腕关节、膝肘关节皮损多见。 四、有不同程度瘙痒、干燥、灼热感。 五、特征性组织病理改变最显著组织病理特征是表皮角化过度及毛囊性角质栓,栓内有一根毛发。毛囊口附近有点状角化不全,颗粒层稍增厚,棘层不规则肥厚,可有基底细胞液化变化,其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周围及毛囊附近淋巴细胞浸润。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皮损消退,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二、好转标准 皮损和临床症状、体征消退50%以上。 三、无效标准 皮损和临床症状、体征无缓减,甚至加重。
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
| 布康唑 |莪术油 |樟醇 |甲紫 |康妇特栓 |异康唑 |干酵母 |高锰酸钾 |氯喹那多 |特康唑 |奥昔康唑 |普罗雌烯 |
| 尿糖 |
| 痱疹样皮疹 |结节 |剧痒 |鳞屑 |毛发干燥易断 |毛发增生 |疱疹 |粟粒样丘疹 |毛发色淡而呈棕色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