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憩室是指不同原因造成消化道管壁局限性向腔外呈囊袋状膨出。憩室可发生于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十二指肠憩室最常见,食管、结肠憩室次之,胃憩室较少见。按病因及病理形态可分为真性憩室和假性憩室两类。前者消化管壁全层膨出,多为先天性;后者膨出部分无肌层,仅有黏膜及黏膜下层或浆膜层,多为获得性。憩室的形成通常与消化道管壁局部肌层薄弱或缺损、管腔内压力增加、腔外周围组织粘连牵拉等因素有关。
1.消化道憩室的共同表现。 (1)绝大多数无症状,体检偶然发现。 (2)由于食物残留或粪便潴留,可引起憩室黏膜炎症、糜烂、炎症时,可有胸骨后炎症黏膜溃疡,导致肠道出血。
1.X线钡餐或钡灌肠检查:根据病史、症状作X线钡餐检查或钡灌肠检查。小肠钡灌肠检查有助于梅克尔憩室的诊断。 2.内镜检查:根据病史、症状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和结肠镜检查,对憩室,尤其是对合并憩室炎、憩室梅克尔憩室出血的诊断。
出血或大出血、梗阻、内科治疗无效、合并穿孔者,均应外科手术治疗。 2.内科治疗措施 (1)食管憩室:症状明显或有食物潴留者可行体位引流,服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或莫沙比利等),憩室炎明显或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者可用抗酸剂(Hz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胃十二指肠憩室:调节饮食,予易消化食物、餐后体位引流,也可给予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十二指肠憩室炎症明显者应予抗生素治疗。 (3)小肠憩室:可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梅克尔憩室出血可用质子泵抑制剂。 (4)结肠憩室:调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和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憩室炎时应予抗生素治疗。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消化性溃疡 | 消化系统 | 出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