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淋巴
水肿(lymphedema)是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所引起的局限性软组织非凹陷性
水肿,并以质地坚硬与
表皮增生为特征。在热带地区比较常见。本病中医称—无名肿―。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张柏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描述为:"> 淋巴水肿(lymphedem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由淋巴循环障碍及富含蛋白质的组织间液持续积聚引起。好发于四肢,下肢更为常见。淋巴管与淋巴结损伤后,常于数年后才出现症状。
【解剖及生理概要】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张柏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描述为:">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与淋巴结组成。除表皮、中枢神经、角膜、骨骼肌、软骨及韧带等组织外,其他组织器官均存在毛细淋巴管,真皮内尤为丰富。四肢淋巴管分浅、深两组,后者与血管神经束伴行,走向腋窝或腹股沟区,以多支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输出淋巴管为单支。淋巴管有完整的外膜,中膜含平滑肌细胞,内膜菲薄,无基底膜,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可溶细菌、红细胞甚至淋巴细胞透过,具有自主收缩功能,瓣膜则有导向作用。
淋巴管是组织间液回流通道,淋巴结具有过滤与免疫保护功能。平卧位时,动脉端毛细血管压为32mmHg,胶体渗透压-22mmHg,组织间隙压-3mmHg,因而滤过压为7mmHg;而静脉端毛细血管压为20mmHg,因此滤过压为-5mmHg。上述压力差,使毛细动、静脉与组织间液得以交换、循环。正常情况下自血管渗出的液体量,超过静脉端回吸收量,依靠淋巴回流(2~4L/d)维持平衡,组织间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内皮间隙,主要依赖淋巴管重吸收。在病理状态下,如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自血管渗出液增加、回吸收减少;淋巴系统本身疾病,直接影响淋巴的吸收与循环功能,两者均可造成组织间液积聚引起水肿。
淋巴水肿(lymphoedema)是因淋巴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