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burn)泛指各种热源、光电、化学腐蚀剂(酸、碱)、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人体组织损伤。热源包括热水、热液、热蒸汽、热固体或火焰等。轻微的烧烫伤可以是一般的生活性损伤事件,预后良好。严重的烧烫伤是急诊常见的意外损伤,预后严重,需紧急救治。本节所述烧烫伤主要指高温所致的热烧伤。
烧伤的组织可能坏死,体液渗出引起组织烧伤时,体液渗出量有限,通过人体的代偿,不致影响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大面积或深度烧伤时,渗出、烧伤面积估算 烧伤面积指烧伤区域占人体表面积的百分数。常用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估算。中国新九分法:根据中国人实际体表测定所得。估算方法:头颈部9%(1×9%),上肢18%(2×9% ),躯干(包括会阴)27%(3×9% ),双下肢(包括臀部)46%(5×9%+1% ),见表7-1。其中,成年女性的双臀和双足应修正为各占6%。小儿因其头大、腿短的解剖特点,面积修正公式如下:小儿头部体表面积=[9+(12-年龄)]%;小儿双下肢体表面积=[46-(12-年龄)]%。 手掌法:不论年龄、性别,将患者五个手指并拢,其手掌面积即估算为1%体表面积。如果医者手掌与患者相近,可用医者手掌估算。小面积烧伤,一般用手掌法估计烧伤面积,大面积烧伤常与九分法联合使用。 (二)烧伤深度判断 临床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三度四分法。 1. Ⅰ度烧伤称烧伤,仅伤及烧伤又称水疱性烧伤。浅 Ⅱ度烧伤:伤及烧伤:伤及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烧伤愈合较慢并留下瘢痕,烧伤区的烧伤后常常要在治疗过程中,才能区分深 Ⅱ度与 Ⅲ度烧伤。 2004年第七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已将烧伤深度修订为四度五分法,即将原来的 Ⅲ度烧伤分为 Ⅲ度(全层烧伤)和 Ⅳ度(伤及烧伤伤情分类 对烧伤严重程度,主要根据烧伤面积、深度及是否有并发症进行判断。以下是临床上一直沿用的烧伤伤情分类。 1.轻度烧伤:总面积9%以下的 Ⅱ度烧伤。 2.中度烧伤: Ⅱ度烧伤总面积达10%~29%,或 Ⅲ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3.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49%; Ⅲ度烧伤面积10%~19%;或烧伤面积虽不足30%,但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烧伤烧伤总面积50%以上; 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已有严重并发症。生命体指征评估 1.确定烧感染的征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烧烫伤病史、临床表现,易于诊断。注意诊断要点应包括对烧伤严重程度的判断和对烧伤原因的鉴别。需排除电烧伤及化学烧伤。
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严重中毒等,应迅速组织抢救。烧伤常伴有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伤,特别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出现心脏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轻度烧伤特别是四肢烧伤,应尽可能立即用冷水连续冲洗或浸泡,可迅速降低热度。 4.对大面积严重烧伤须及早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予以输液抗休克治疗,就近转送医院,途中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急诊治疗 1.轻度烧伤的处理:主要为创面处理,包括剃净创面周围毛发,清洁健康皮肤,去除异物。I度烧伤创面一般无须处理,可外涂清凉药物。小面积浅 Ⅱ度烧伤,水疱皮完整者,应予保存,水疱大者,可用消毒空针抽去水疱液,然后消毒包扎。如水疱皮已撕脱,用无菌纱布、油性敷料包扎。如创面无感染,无须经常换药。面、颈与感染,积极防治烧伤脓毒症; (8)积极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如患者病情允许,应尽量选用肠内营养; (9)尽量减少瘢痕和挛缩,进行功能康复。
急诊医学
气胸 | 出血 | 休克 | 水肿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