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炎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当累及牙龈时称疱疹性龈口炎。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多见于1~3岁小儿,常在机体托幼机构中流行。
1.好发于出生后6个月至5岁儿童,2~3岁达最高峰。多为原发性,亦有复发性。口腔各部位粘膜均可发生,包括角化良好的牙龈、舌背和硬腭等处的粘膜。 2.发病时多有发热、烦躁、拒食、拒食、流涎。 7.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8.发病后的3~5日症状最重,口腔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逐渐消退。
1.充血的口腔粘膜上出现数目众多,散在或丛集成簇并融合的小溃疡。 2.累及牙龈时,牙龈充血、肿胀、易出血。 3.患儿哭闹、拒食、流涎。 4.可疑时检查病毒包涵体,可观察到含有嗜伊红色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
1.全身用药(1)口服板蓝根冲剂、病毒灵(吗啉双胍)等。(2)口服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3)抗生素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2.局部治疗选用金霉素甘油、疱疹净滴眼剂、无环鸟苷滴眼剂等局部涂布。硫酸锌液等含漱或局部湿敷。
一、疱疹性口炎多由疱疹性口炎。 三、在舌、颊内、唇内或齿龈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小溃疡,表面可覆盖白膜,局部疼痛,常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齿龈脓肿。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检验检查正常。 二、好转标准 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
临床诊疗指南-口控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出血 | 发热 | 咳嗽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