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临床分类: 1.白内障; ② 前极白内障; ③ 后极白内障; ④ 绕核性白内障。 2.白内障的最常见类型。 ② 分为皮质性和核性。 (1)皮质性白内障:约占70%。分为: ① 初发期; ② 白内障: ① 发病早,进展缓慢。 ② 白内障; ② 眼后节疾病可致后囊下皮质白内障。 4.晶状体外伤或囊外摘除晶状体后,晶状体皮质未完全吸收,或是晶状体上皮细胞越过赤道部后移、增生,在后囊下形成串珠样小体(Elsching串珠),因而致囊膜混浊。 ② 有时囊外手术发生炎症,炎性渗出物和机化膜可伴发后发性白内障,形成较厚的混浊斑块。
各临床类型白内障的病理变化相同。 1.白内障发病中居于重要地位。常见病变: (1)囊膜变薄、破裂。例如手术、外伤所致囊膜破裂后,破裂的囊膜(PAS染色阳性)卷曲于伤口旁。 (2)囊膜增厚,呈雪片状或蜡滴状,表现为基底膜过度增生(PAS染色阳性)。 (3)假性囊膜剥脱,白内障。 3.晶状体皮质病变 (1)晶状体皮质液化晶状体纤维各层间断裂,存在一些裂隙。 (2)晶状体纤维变性、吸水肿胀,断裂坏死,形成许多圆形嗜酸性小体[马氏(Morgagnian)小球],充满在上述裂隙中。
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
糖尿病 | 出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