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性白内障 ( after-catara )
别名: 后发性白内障;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内障
解释 收起


    后发性白内障(after-cataract)指白内障囊外摘除(包括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的后囊膜混浊(postcapcular opacitication,PCO)。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2~3年,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为28%~43% ,5年内接近50%。儿童、青少年术后3个月后囊膜混浊发生率高达43.5% ,2年内几乎达100%。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一般以白内障术后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为主诉来就诊。视力下降的程度取决于后囊膜混浊的厚薄和有无其他眼部并发症,术后出现视力下降的时间各人不同,有患者术后数月即出现,有的数年后才发生,儿童患者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时间一般较早。

    后发性白内障(after-cataract)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ties,PCO)。
    后发性白内障(after-cataract)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可高达50%。儿童期白内障术后几乎均发生。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预后评价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课件 展开
17 相关药品 展开
18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