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贮积病Ⅱ型 ( type
    Ⅱ glycogenosis )
别名: 糖原贮积病
    Ⅱ型;
    Ⅱ型糖原累积病;
    Ⅱ型糖原性肝肾大;
    Ⅱ型糖原贮积病;Pompe disease;pompe病;第
    Ⅱ型糖原累积病;蓬佩病;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
解释 收起

概述: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原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根据引起糖原代谢障碍的酶缺陷和过量糖原在体内沉积的组织不同,而将 糖原贮积病分为11种类型。     糖原贮积病?型(Pompe病)又称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散发。临床可分婴儿型、儿童型和成人型。 糖原贮积病?型(Pompe病),由酸性麦芽糖酶(acid maltase deficiency,AMD)缺乏而引起糖原在溶酶体内沉积、溶酶体增生、破坏,甚至释放不正常的溶酶体酶而致一系列的血细胞结构破坏。 糖原贮积病?型的 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是运动障碍,以四肢肌无力、肌萎缩、假性肥大等肌病表现多见。     糖原贮积病的分类:     1.0型  尿二磷葡萄糖-糖原转移酶缺陷。临床表现为 肝大、 低血糖、先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2.?型  葡萄糖-6-膦酸酯酶缺陷。临床表现为 肝大、 低血糖、酮 中毒、酸 中毒。     3.?型  Ω-1,4-糖苷酶缺陷。心脏增大、 心力衰竭、 巨舌,肌无力。     4.?型  多糖-1,6-糖苷酶和(或)果糖-1,4?1,4-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 肝大、 低血糖、先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5.?型  多糖-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 脾大, 肝硬化。     6.?型  肌肉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 肌肉 疼痛,无力。     7.?型  肝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 肝大、 低血糖。     8.?型  磷酸果糖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 肌肉 疼痛,无力。     9.?型  磷酸己糖异构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 肌肉 疼痛,无力。     10.
    Ⅰa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 肝大、 低血糖。     11.
    Ⅰb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12.
    Ⅱ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 肌肉 疼痛,无力。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