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低血糖综合征(hypoglycemic syndrome)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血糖浓度常低于3.36mmol/L(60mg/dl),严重而长期的
低血糖症可发生广泛的
神经系统损害与并发症。常见的有功能性
低血糖与肝源性
低血糖,其次为
胰岛素瘤及其他内分泌性疾病所致的
低血糖症。本病常被误诊为癔病、
癫痫、精神病、
脑瘤与脑炎等,经过恰当治疗后,症状可迅速好转。早期识别本病甚为重要,可达治愈目的,延误诊断与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病变而不可逆转,后果不佳。
血糖系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机体活动的重要能量,对维持人体物质代谢、脏器功能,尤其是
脑神经组织所需要的葡萄糖几乎完全依赖于血糖的持续供能。暂短的
低血糖可引起明显的脑功能障碍;长期而严重的
低血糖,将会导致永久性
神经系统损伤乃至死亡。但是,
低血糖症的最大潜在危险性,往往是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到,其所引起的严重恶果。正因为如此,及时识别和及时处理
低血糖甚为重要。
人体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后生成葡萄糖。但在空腹时血糖来源于肝糖原分解(75%),糖原异生(25%)。总血糖流失量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平均约2mg。血糖的调节是依赖于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多种激素和多种酶系活动来参与,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维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正常血糖为3.3v8.9mmol/L(60v160mg/dl)。在一般情况下,当摄入的食物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血糖水平短时间升高至6.7v7.2mmol/L(120v130mg/dl),最高可达8.9mmol/L(160mg/dl)。在高血糖的直接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贮藏,以平衡餐后高血糖。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在外周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酵解和葡萄糖异生而成为体内惟一的降
低血糖的激素。但体内尚有数种的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诸如胰升糖素,以增加肝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肾上腺素,以直接促进肝糖原分解,刺激胰高糖素分泌,控制胰岛素分泌,减低葡萄糖的利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增加肝葡萄糖异生;生长激素,以抑制葡萄糖利用;
甲状腺激素,以促进葡萄糖吸收,增加葡萄糖异生。总之,当机体对糖代谢调节失常,胰岛素和升血糖的激素之间的作用失去平衡关系,使血糖超常变动。胰岛素绝对或相对过多,则发生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血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致血糖浓度过低的综合征。人体细胞内葡萄糖(游离葡萄糖)只占机体总葡萄糖量的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葡萄糖存在于细胞外间隙,而重叠机制可以确保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当破坏这种机制可导致
低血糖症发生,轻症可无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后果。这种宽度范围的无特殊症状的临床表现,常导致诊断上的困难。然而,近年来,在生理学和分子水平对葡萄糖调控的研究,为临床了解
低血糖状态的成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
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指由血糖降低引起的I临床综合征;低血糖昏迷(hypoglyeemic coma)是指低血糖症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低血糖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过低综合征。肝、肾、内分泌疾病和恶性肿瘤等都可引起此症。严重的低血糖症可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故应在临床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临床分类
临床上多根据疾病分类见表12—9。按临床症状的有无可分为有症状的低血糖症及无症状的低血糖症。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低血糖症又称器质性低血糖症,病理变化不明显的或仅因血糖调节失常所致者称为功能性低血糖症。按低血糖症的发生时间,尤其是与进食的关系可分为空腹低血糖症和餐后低血糖症。
分期
Himwich按脑损害的程度对低血糖症进行分期(表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