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特征与典型维生素D缺乏症相类似,故亦称之为假性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分为两型,?型因肾小管上皮细胞25(OH)D 3的1位羟化酶活性降低,合成1,25(OH) 2D 3减少所致。由于1,25(OH) 2D 3缺乏,以致肠道吸收钙减少,产生 低钙血症,刺激甲状旁腺释放PTH以致尿磷增多,发生类似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骨骼损害;?型系靶器官对1,25(OH) 2D 3不发生反应,考虑为1,25(OH) 2D 3受体缺乏所致。
临床表现:本病常见于儿童,病儿通常在出生后12周即出现症状,2岁以前出现佝偻病,其特征与维生素D难治性佝偻病酷似,但本病有搐搦、严重肌无力。患儿多在1周岁左右开始出现骨病变,“O”形腿常为引起注意的最早症状,但病轻者多被忽视,身高多正常,也有病儿身材矮小。严重病例如儿童在6岁左右可出现典型的佝偻病,表现为严重骨骼畸形、侏儒症、剧烈骨痛,有些病人可因骨骼疼痛及至不能行走。严重者可发生骨折与生长发育停滞,并常于出现骨病前,早期出现牙齿病变,如牙折断、磨损、脱落、釉质过少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钙降低、血磷正常或增高,偶可减低;碱性磷酸酶升高;血甲状旁腺激素增高; Ⅰ型VDDR血清的1,25(OH)2D3减低或不能测出, Ⅱ型VDDR则升高;可能有氨基酸尿和高血氯性酸中毒。
实验室检查: 1.尿液及粪便检查 尿钙降低,尿磷增加;可能有氨基酸尿,粪内钙增加。 2.血液检查 血磷值有个体差异性,但降低者甚少。血钙降低(血钙值低于2.25mmol/L为低钙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血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可有高血氯性酸中毒。?型VDDR血清的1,25(OH)2D3减低或不能测出,?型VDDR则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常规进行影像检查及B超检查。骨X线表现为典型佝偻病及骨软化象征。
【预后】
生长发育
| 维生素D3 |维生素D2 |骨化三醇 |
| 尿磷 |甲状旁腺激素 |尿钙 |
| 串珠肋 |骨软化 |软骨发育不良与骨骼畸形 |类戒断反应 |囟门闭合晚 |尿中磷酸盐排出增多 |肾浓缩功能障碍 |肾性骨质软化 |蛙形腹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缺乏 |儿童胸廓变形 |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 |小儿维生素D缺乏 |胸廓畸形 |药物依赖 |婴儿出牙延迟 |婴儿肋骨外翻 |婴儿枕秃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