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在颈肩部胸廓出口处受到各种先天或后天继发因素压迫,所致的手及上肢酸痛、麻木、乏力、肌肉萎缩及锁骨下动、静脉受压征象等一系列临床综合表现,通称为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又称胸廓出口综合征。
臂丛神经由颈部经胸廓出口而穿出进入锁骨下,三角形出口的界线为:前方是前斜角肌,后方是中斜角肌,下方是第1肋,与臂丛神经伴行的还有锁骨下动脉。发生胸廓出口综合征时受累的常为颈8和胸1来源的神经。颈肋或发育不完善的颈肋可以是引发症状的原因,也可以由前斜角肌向中斜角肌分出的腱性束带或前斜角肌痉挛、肥大,甚至可以是锁骨骨折后形成的骨痂压迫臂丛神经。此外,姿势性因素也是潜在的致病性因素。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症状并不恒定,臂丛神经受压主要是颈8、胸1分布区的皮肤感觉异常或手内在肌肌力不同程度的减弱,也可合并有锁骨下动脉受压的症状。根据受压的不同组织部位可分为以下临床类型,其中以臂丛下干受压型最为常见。
(1)臂丛下干受压型:即颈8、胸l神经根卡压型,约占臂丛神经血管卡压症的60%。臂丛下干受压时主要表现为手部麻痛不适,以尺侧为重。手尺侧及前臂内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亦可见皮肤过敏现象。手内肌萎缩,以第1背侧骨间肌最为明显。手指内收、外展动作受限,尤以环、小指夹纸力减弱最为明显,拇指对掌、对指及精细动作受限。少数患者仅有手内肌萎缩和手部运动障碍而不表现为感觉障碍。
(2)上干受压型:即颈5、颈6神经根卡压型,表现为颈部疼痛不适,患肢无力,患侧上肢桡侧麻痛。体检时发现肩外展、屈肘肌力明显减退,上臂外侧、前臂桡侧及拇指处针刺痛觉减退。
(3)全臂丛受压型:即颈5~胸1神经根卡压型,表现为上、中、下干均有受压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有颈肩部疼痛、不适、手麻痛,在发病前3个月内可能有过病毒感染史,发烧、全身疼痛,最后局限在患肢疼痛与不适。部分患者可能有外伤史,伤后逐渐出现上肢无力,整个上肢感觉减退,肩、肘、手部的肌力均有减退。
(4)交感神经刺激型:交感神经纤维受压,除上肢有酸痛外,还常有“雷诺现象”,表现为肢体苍白、发绀、怕冷,亦有患者表现为双手大量出汗。
(5)锁骨下动、静脉受压型:表现为肢体易疲劳、乏力,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双手下垂时肢体充血,呈潮红色,甚至呈紫红色,少数患者可出现肢体水肿。
2.查体要点一般当患者手尺侧麻痛不适,手内在肌肌萎缩,精细动作受限,同时伴有前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就应高度怀疑臂丛神经血管卡压症。对颈肩痛、手麻、肌肉萎缩的患者,应作详尽的体格检查,仔细对比检查双侧上肢的感觉和肌力,可能有利于臂丛神经血管卡压症的诊断。
局部表现:患侧锁骨上区饱满,大部分患者可触及前斜角肌紧张增厚,有颈肋者可触及骨性隆起,并有局部压痛和患肢放射痛。臂丛神经血管卡压征的特殊检查如下:
(1)肩外展试验(wright test):患者坐位,检查者扪及患者腕部桡动脉,慢慢使前臂旋后,外展90°~100°,屈肘90°,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为阳性。该项检查阳性率很高,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
(2)斜角肌挤压试验(adson test):患者坐位,检查者扪及腕部桡动脉,肩外展30°,略后伸,并令患者头颈后伸,逐渐转向患侧,桡动脉搏动如减弱或消失为阳性,该检查阳性率很
低,但常常有诊断价值。
(3)锁骨上叩击试验(moslege test):令患者头偏向健侧,叩击患侧颈部,出现手指发麻或触电样感,为阳性。
(4)锁骨上压迫试验:检查者用同侧手扪及患者的腕部桡动脉,用对侧拇指压迫锁骨上,桡动脉消失,90%以上的正常人群,压迫锁骨上时桡动脉搏动亦消失,但是如果压迫点距锁骨上缘2~3cm,桡动脉搏动亦消失,说明锁骨上动脉抬高明显,较有诊断价值。
3.辅助检查应常规行x线检查,可显示有无颈肋,为一侧或两侧、完全或不完全颈肋。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确定各神经根的功能,而上肢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评价锁骨下动脉有无受压。
4.诊断标准由神经、血管受压的症状、体征和X线片可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