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化脓性骨髓炎
解释 收起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是指脊柱的骨性结构所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可以累及临近的软组织,包括椎间盘、硬膜外间隙和邻近的肌筋膜组织。它占全部骨髓炎的2%~8%,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55%~75%,成人多于儿童,发病年龄的高峰为45~65岁。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好发于腰椎,其次为胸椎,颈椎最少。感染途径中血源性感染为主要途径,多有原发化脓性病灶存在,如疖肿、龋齿、伤口感染及全身感染等;小部分患者可由局部感染直接蔓延发病,如椎间盘造影、手术以及泌尿系感染后发病。
    化脓性病变一般从椎体终板开始,纵向扩散可引起椎间盘炎和邻近椎体的感染,向前方扩散可形成椎旁脓肿和窦道,向后方扩散可出现硬膜外脓肿、脊髓炎甚至脑膜炎。少数化脓性感染的病变也可起自椎体中心、骨膜下及椎体附件,然后向不同方向发展,产生不同后果。
    脊柱化脓性感染骨质破坏少,骨质增生、硬化明显,一般不产生死骨;椎问盘感染早期椎间隙增宽,后期可见椎间隙狭窄和椎体融合。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按其症状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以急性最多见。
    (1)急性:常有败血症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寒颤、全身疼痛等。局部脊柱活动受限,骶棘肌痉挛,可有神经根受压引起的背部剧烈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脊髓受压者可发生截瘫。
    (2)亚急性:可出现于急性期后,也可开始即是亚急性,多数为葡萄球菌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3)慢性:发病缓慢,体温大多正常,全身反应较轻,局部微痛,可有脓肿及窦道形成,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脱位。部分患者可能有神经根受压症状,脓肿压迫脊髓可引发硬膜外脓肿、蛛网膜炎甚至发生截瘫。
    2.查体要点
    (1)体温:急性化脓性感染高热起病,亚急性和慢性感染者表现为低热或体温变化不明显。
    (2)局部压痛和肌肉痉挛:脊柱化脓性感染患者大多有明显的局部压痛和骶棘肌痉挛,颈椎感染者可发生斜颈畸形,腰椎感染腰大肌受累者常有屈髋畸形。
    (3)神经根性痛和截瘫:约4%~17%的患者伴有神经系统受累,截瘫的主要原因有:
   
    ①脊柱不稳、后凸畸形引起的脊髓压迫;
   
    ②椎管内脓肿引起的脊髓压迫;
   
    ③神经组织渗出或脓栓引起的脊髓缺血。神经根性痛常累及多组神经,单根性很少,在脊髓受压引起的瘫痪患者中,2/3为中央索综合征,1/3为前索综合征,且以颈、胸段感染最为常见,胸腰段感染少见。
    (4)临床综合征:有作者描述脊柱感染有4种临床综合征:
   
    ①髋关节综合征,出现急性髋关节疼痛、屈曲挛缩,主动活动受限;
   
    ②腹部综合征,类似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
   
    ③脑膜炎综合征,如同急性化脓性或结核性脑膜炎症状;
   
    ④腰背痛综合征,急性或隐性疼痛发作,其程度可较轻也可以较剧。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3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4 预后评价 展开
5 病程和预后 展开
6 最新进展 展开
7 诊断标准 展开
8 诊断依据 展开
9 相关课件 展开
10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