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腓骨肌萎缩症(peronial myoatrophy)又称
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家族性
周围神经病,约占全部遗传性神经病的90%。本组疾病的共同特点为儿童或青少年发病,慢性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状和体征比较对称,多数患者有家族史。本病由Charcot,Marie和Tooth于1886年首先报道,故又称Charcot-Marie-Tooth(CMT)病。由于以腓骨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故又称
腓骨肌萎缩症(peroneal myoatrophy)。尽管Dyck提出采用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作为本组疾病的正式名称,但多数文献仍习惯使用CMT。根据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所见,将CMT分为?型及?型,CMT?型称肥大型(hypertrophic type),CMT?型称轴索型(neuronal type)。
腓骨肌萎缩症 (peroneal muscular atrophy)又称 Charcot-Marie-Tooth(CMT)病,为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运动及感觉神经均可受累,故也归属于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 (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HMSN)的范畴。根据遗传基因的病理及电生理的不同,又分为CMTI型(即HMSN I型)和 CMT
Ⅱ型(即HMSN
Ⅱ型)。而Dejerine-Sottas病(HMSN
Ⅲ)及 Roussy-Levy(HMSNI)根据最新分类亦归 于CMT病 。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 (AD)、常染色体隐性(AR)及X-连锁遗传方式。国内至1998年底已有600多例报道,为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报告最多的疾病,临床上以青少年、少数为婴儿起病,表现为下肢远端肌无力、萎缩,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伴轻度感觉障碍为特征 。
腓骨肌萎缩症又称为Charcot—Marie-Tooth病(CMT), 是一组临床表型相同的遗传异质性疾病。CMT由Charcot、Marie和Tooth (1886)首先报道,是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为1/2500。这类疾病的显著特点是对称性、缓慢进行性、髓鞘脱失和轴索变性不成比例。曾以神经传导速度(NCV)的不同将CMT 分为脱髓鞘型, 即CMT 1型,NCV<38m/s (正常> 40~ 45m/s), 以及轴索型, 即CMT 2型,NCV 正常或接近正常。结合遗传学资料, 目前CMT可分为CMT 1、CMT 2、CMT 3、CMT 4、CMT X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