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 ( ataxia )
别名: 共济失调;运动失调症
解释 收起

概述:脊髓的前角细胞接受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下底核、小脑、前庭迷路系统、深感觉等上行下行传导束的调节与控制,使人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来恰当地完成随意运动,保持平衡。若上述部位发生病变,导致协调作用障碍,称为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主要反映小脑半球及其与对侧额叶皮质间联系的损害,但在其他部位的病变中也可能产生,如急性迷路 水肿产生前庭性 共济失调,同时伴发 眩晕。深感觉障碍则产生感觉性的 共济失调。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可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     小脑、脊髓、前庭和锥体外系共同参与完成精确、协调运动。小脑对执行精巧动作起重要作用。每当大脑皮质发出随意运动指令,小脑总是伴随发出制动性冲动,如影随形,以完成准确的动作。     小脑位于后颅窝,中线为蚓部,两侧为小脑半球。通过3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并与脊髓、前庭和大脑皮质等有密切联系(图1)。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对维持身体平衡(古小脑-绒球小结),调节肌张力及平衡(旧小脑-蚓部),协调肢体运动(新小脑-半球)有重要作用。 共济失调是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急性小脑病变(脑卒中、 炎症)因无代偿,临床症状较慢性病变明显。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