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的药动学研究在患有严重疟疾的成人和儿童中进行,同时也对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了研究。其特点是半衰期长,在治疗期间产生蓄积。肌注后,药物缓慢进入循环系统,3v12小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其半衰期由药物从给药部位的缓慢释放决定,随肌肉的生理特性而变化,大约为20v24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为98%v99%。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呈线性变化,不同人种的AUC未观察到显著差别。患有重型疟疾的成人与儿童该参数相似,说明年龄对于该药的药动学不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未有实验显示该药药动学有性别差异。由于该药的生化性质,不能进行静脉给药,因而不能确定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体内清除及分布。
药物大部分经代谢转化后排泄。最重要的代谢途径是被细胞色素P450 3A4氧化,O-脱烷基生成双氢青蒿素,继而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胆汁排泄。较小部分(20%v30%)以双氢青蒿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从尿液排泄。虽然主要代谢物双氢青蒿素相对于母体药物抗疟活性更好,但其血浆浓度一般不及母体药物血浆浓度的1/10,而且其半衰期较短,因而双氢青蒿素疗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