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服大量、医疗用量过大或长期应用铋剂均可引起中毒。小儿铋中毒(bismuthpoisoning)大多由于医治腹泻时应用多量次硝酸铋所引起。由于肠道细菌作用,次硝酸铋可以氧化为亚硝酸盐,故可出现铋和亚硝酸盐双重中毒症状。小儿口服次硝酸铋的致死量约为3~5g。静脉或肌注可溶性铋盐过量可以导致急性中毒。不溶性铋盐(如次碳酸铋等)常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内服药物或外用制剂,虽然被吸收量很少,但若大量或长期应用亦可导致铋中毒。哺乳期妇女由于乳头破裂而多次涂拭鱼肝油铋剂,婴儿可因吮入多量引起中毒。
急性中毒主要由于经口进入,病儿可有急性中毒。不溶性铋盐(如次碳酸铋等)常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内服药物或外用制剂,虽然被吸收量很少,但若大量或长期应用亦可导致铋急性中毒的剂量条件下,长期反复进入机体所引起的机体在生理、生化及病理学方面的改变,出现临床症状、体征的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200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腹泻。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病因】次硝酸铋、次没食子酸铋或复方铅酸铋(胃必治,每片含铝酸铋200mg)等无机铋盐如过量服用,可因血中铋浓度升高而 中毒 ,引起脑病。
检测血清、腹透液和尿铋浓度变化。
与其他能引起脑病、肾衰竭等症状的药物中毒相鉴别。
药物治疗:口服中毒者,催吐后立即洗胃,并用盐类泻剂导泻,以后内服牛乳或蛋清等,同时选用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丙醇等(剂量同汞中毒)。亦可由静脉注射10%硫代硫酸钠溶液。因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而出现青紫时,可用美蓝及维生素C治疗。血压下降可用阿拉明等静滴,如有过敏反应,可用抗组织胺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其它为对症处理。
黄疸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4%~15%,多见于病程第2~3周。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出血时热度骤降,出血机会较多,病程中随意起床活动,饮食中含固体及纤维渣滓较多,过量饮食,排便时用力过度以及治疗性灌肠等均易诱发肠出血。
【预后】预防:严格遵守铋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出现上述表现时应立即停药。口服过量者尽早洗胃。应用二巯丙醇、二巯丙磺钠等金属解毒药。并给予对症治疗。在急救重金属盐中毒时,可给患者吃大量牛乳或蛋清,其目的是使牛乳或蛋清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不溶解的中毒可出现口炎、齿龈有蓝线、皮疹、畏食、体重减轻、中毒则见有铋沉着在骨骼上,在儿童可干扰膜性软骨骨化,而在成年人可伴有单侧或双侧肱骨头骨关节病。
急性中毒 | 呼吸困难 | 神经系统 | 惊厥 | 出血 | 黄疸 | 发热 | 感冒 | 便秘 | 休克 | 头痛
| 对铋盐过敏 |口腔粘膜色素沉着 |潜在中毒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