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饮吞服腐蚀剂后引起食管损伤称为食管腐蚀伤(caustic injuries of esophagus)。腐蚀剂多为酸碱类,如盐酸、硝酸、硫酸、氢化钠、石灰水、氨水等。另外有甲醛等非酸碱类腐蚀剂。服食的腐蚀剂的化学特性不同,食管损伤有不同的特点。黏膜在接触碱性腐蚀剂后,使脂肪皂化,蛋白质溶解,引起组织液化性坏死,穿透性强,病损易向深层发展。而酸性腐蚀剂接触黏膜后,主要吸收水分,蛋白质凝固。因此,局部组织呈凝固性坏死改变,穿透力弱。在吞服腐蚀剂后,整个消化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口腔及咽部受损较轻,食管损伤较重;而在食管损伤中,食管下段受伤最重,上段最轻。食管腐蚀伤可发生浅层或深层的腐蚀性损伤,严重者可致穿孔。其局部病变轻重,与所服腐蚀剂的化学性质、剂量、浓度和局部停留时间的长短有关,与其服食的腐蚀剂浓度成正比,与其吞服的速度成反比。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食道腐蚀伤主要是吞服各种化学腐蚀剂引起的食管腐蚀损害,可分为酸腐蚀和碱腐蚀两种。其临床表现为急性期、缓解期及狭窄期。
1.急性期 历时约1~2周。其主要症状为:
①疼痛,同接触到腐蚀剂的部位均出现剧烈疼痛,口、咽、胸骨或背部疼痛,如伴有上腹部痛,应注意胃部亦有受伤。
②吞咽困难,初期因疼痛及黏膜下神经受刺激而致吞咽困难,稍后由于黏膜水肿及疼痛引起。病人常因吞咽困难出现流涎。
③如病变累及喉部,可因黏膜损伤,水肿,出现声嘶及喉阻塞。
④全身症状,可能因胃及膈肌受刺激所致,呕吐物因黏膜损伤而带血,反复呕吐可加重食管创伤。
2.缓解期 发生在发病1~2周后,历时2周左右或更长时间。患者疼痛逐渐消失,黏膜创面逐渐愈合,吞咽困难缓解,全身情况好转。如为
Ⅰ度食管创伤,从此渐痊愈。
Ⅱ度以上创伤在经过缓解期后,进入狭窄期。
3.狭窄期发病后4~6周出现,食管腐蚀伤后出现狭窄的发生率约50%左右。此时病人再次出现吞咽困难,且渐加重,常于进食后出现呕吐。
(二)查体要点
吞服腐蚀剂患者的食管与口咽部灼伤程度,常不成正相关。一般而言,由于咽有自发性的唾液黏液大量分泌的冲洗,使黏膜损伤减轻。其次,也便于喝水漱口以冲洗局部,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可不遗留或留很轻的烧灼改变。而食管损伤常更重,尤其在中下段。
1.喉部检查 局部黏膜充血肿胀,假膜形成、糜烂等。喉部可见会厌、杓状软骨等黏膜水肿,或声带充血肿胀。
2.食管镜检查 是一种方法,可了解食管内病变的程度、范围和穿孔的位置及大小,但检查的时机及操作一定要慎重,否则会加重创伤或引起穿孔,一般认为软镜造成的损伤较小。有学者认为在食管腐蚀伤发生后24~48小时可施行诊断性食管镜检查。但多数认为在受伤后2周左右行第一次食管镜检查为宜,2周后再复查。如为阴性,3个月内定期复查,直到无瘢痕形成为止。当穿孔时,检查者应清楚观察镜下的食管壁,不要盲目冒进,使穿孔扩大。
食管腐蚀伤(caustic injuries of esophagus)是指由以酸碱为主的腐蚀剂进入食管后引起的食管损伤,这种损伤和炎症很严重,重者可发生食管破裂,并发纵隔炎和败血症而死亡。轻者形成瘢痕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