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药为低分子量(平均分子量为2.5万v4.5万道尔顿)的羟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为血容量扩充药,是高分子胶体物质,经静脉滴注后,可较长时间停留于血液中,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液回流增多,迅速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全身血粘度,并增加细胞膜负电荷,使已聚集的细胞解聚,改善微循环。羟乙基淀粉的容量扩充效应及血液稀释效果取决于其分子量大小、取代度、取代方式和药物浓度以及给药剂量和速度。
本药静脉滴注后,由于分子量大,主要停留于血液循环中。并可分布于肝脏,大部分经肾排出,小部分随粪便排泄,仅微量被机体分解代谢。单次静脉滴注后,24小时内尿中排出63%,粪便中排出16.5%。
1.用于补充血容量及改善微循环障碍。临床用于手术、外伤等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低血压及休克,也可用于感染休克的抢救。但因无携氧功能,故对失血性休克只能作为应急之用,不能代替输全血。 2.用于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及脑血栓形成等症。 3.也可作为体外循环的补充液,或经稀释后与红细胞配成代浆全血。
1.对淀粉过敏者。 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国外资料)。
1.血液:本药可改变凝血机制,导致一过性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时间延长。大量应用时亦可引起一过性出血时间延长。2肝:多次输注本药的患者中,有间接胆红素升高的报道,并于末次注射后96小时恢复正常。 3.过敏反应:少数患者使用本药可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眼睑水肿、荨麻疹、瘙痒及哮喘等。 4.其他:亦可出现发热、寒战及流感样症状。尚可见呕吐、颌下腺及腮腺肿大、下肢水肿等。
1.慎用:(1)有出血倾向或有出血性疾病史者。(2)出血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5)肝病患者(国外资料)。(6)出血。 9.大量输入本药可致钾排泄增多,应适当补钾。 10.本药虽无抗原性,但已有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报道。遇此情况应立即停药,必要时给予抗组胺药。 11. 贮法:遮光,密闭保存。
成人常规剂量:静脉滴注: 1.低血容量休克:为尽快增加血容量,可较快静脉滴注,滴速及用量视病情而定,一般为一日30gv60g(500v1000ml)。出血少于500ml且原来血红蛋白及血压正常者,可只输注本药,不输全血。一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500ml或20ml/kg。 2.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一日15v30g(250v500ml),连续滴注10v14日。 3.在体外循环中作为预充液的主要成分之 一:用量为0.66v1.16g/kg,平均0.9g/kg。
本药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巴龙霉素等合用,可增加肾毒性。
| 低血压 |脑血栓形成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